《南调北归》读后感

时间:2022-10-15 23:06: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守护

——读《南渡北归》有感

何为大师?我们不能定义,大师的定义很朦胧难以捉摸,但大师们的所作所为,他们所守护的东西,他们所为之奋斗的模样,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何谓大师,从而心生敬佩,激动的心情难以平复。

说实话,我只听说过这些大师的名字,不曾了解他们的历史,但是读完他们的故事之后,我真正理解到了他们被称为大师的理由。他们所处的境遇,他们为中国文化所付出的一切,所做出的斗争,都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这本书讲述了从七七事变开始,各类名校中的知识分子为了保护中国的文化,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然后又重新从西南地区回归到中原的历史故事。西南联大的各位大师在隆隆的炮火之下坚持不懈地进行学术探索,在当时物质十 分匮乏的情况之下坚持培养了大批人才,为中华之崛起奠定了基础。

第一个让我感动的人是赵忠尧,他是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他在在迁往西南之地前来到梁思成家,对梁说自己刚从外地潜回北平,有约50毫克放射性镭还在清华实验室的保险柜中。那个时候北平已经沦陷,日军已进入清华园,如果这个东西落到日本人之手,后果不堪设想。为此,赵忠尧决定找梁思成借车帮忙,一同进入清华园取回镭。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从已经沦陷的清华园中带出了中国未科学发展的期望——50毫克的镭,将盛装镭的铅筒放在一个咸菜坛子中。他只身捧着咸菜坛子,不顾自己的行李,心中只想着咸菜坛子,他怎么也得保住这个咸菜坛子。经历了一路艰险南下来到长沙,他的双手被鲜血浸染,但他毫不退缩,只为心中的一个梦,一个中国崛起的梦想。他能来到长沙,只因他心中坚定不移的信念,为祖国的未来放下一切私利,奉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在我们眼中的大师背后,往往背负着沉重的命运,他们最后的结局往往也是悲惨的。比如说像胡适,他发表一篇篇演说为国争取了外国的贷款,为国增添力量,在政治上是风光的,可以说是文学界中的大咖,但是他在迁往台湾之后却受着同行的明枪暗箭和儿子的检举揭发,甚至在临死之前都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已经自杀。他的风光背后包藏着的其实是一颗千疮百孔的心。这位文学大咖的离世若干年之后,不知那些曾经批斗过他的人内心是怎么想的。

不得不说林徽因也是一位伟大的人。她有一段离奇的爱情经历,也有对祖国的坚守。一九四六年,林徽因结束了九个年头的颠沛流离,跟家人回到了北平,满怀深情地拜访每一处故地。抗战结束之时,虽然已受尽病痛折磨,但她放弃赴美治疗的机会,选择和祖国同甘共苦。在生命的最后九年,她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建设事业。她就像一位勇士一样与病魔作着斗争,紧紧守护在祖国的身旁。我想:她的一生,是对得起金岳霖先生为她而终生未娶的痴情的。

像这样的大师书中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列举过来,让我感动的是这些大师

们在战乱中奋力保护祖国文化,传承祖国文化的那种坚持。他们数年颠沛流离,数次哀叹山河破碎,可也许是时代造就英雄,这一代文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依旧保留了进行学术探究的严谨态度,也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一本本著作,和那些一点一点被抢救回来的文化。

掩卷沉思,当时的学生没有一个人想在外国长久的呆下去,他们心中装闲着振兴中华民族的理想与抱负,急切的想要回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想想我们自己,我们有多少人为了地位、薪资和权力,移民至外国,不愿意回国做出贡献。我们是否也应该像这代大师一样,拼尽全力去守护我们的文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25ca248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