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提到中国内部的动乱时期除了打打杀杀的士兵将领,文人学士的存在是必不可少且不可无视的。他们的精神从不动、毫不畏惧。 不忍忆王国维大师的投湖而死。一天的安详平常,却被那投湖一声脆响刺的干干净净。头陷淤泥足可见王大师一心求死的态度之坚决精神之强大。正如这句“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让人久久从难以回神。 是的,或许在平凡人眼里,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然而,这正是大师超越平凡人的地方。作者认为王氏真正的死因,是殉文化而死,是不忍见到即将衰亡的中国文化那令人心酸的悲怆结局而死,其一死是对当时混乱无序的时局和世风日下的现实作出的近似“尸谏〞的抗争。 简单一句话,如醍醐灌顶,点醒了我。原来,文化的力量可以这么强大。原来,文学大师沉默的对抗是这么的让人震撼。当然,志同道合的人更能理解对方,并给予最真实的赞扬。难怪陈寅格一句道破:“凡一种文化,值此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那么其受之苦痛亦愈甚;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 再说到另一位国学大师梁启超。从教科书上我们也对梁启超的爱国、他的先进思想充满敬佩。从?南渡?中,再一次认识更加生动的梁启超大师。他看到世界范围的考古学迅速开展,而号称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境内,从事考古工作的人都是以各种名义来华的外国学者。他对这种现状颇为不满和不服气,很希望有中国人自己出面做这一工作。他认为“以中国地方这样大,历史这样久,蕴藏的古物这样丰富,努力做下去,一定能于全世界考古学上占有极高的位置。〞这种自信与魄力让人折服,也唤起了我们普通人对大中国、对自己的信心。 他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而且将自己两个孩子培养成中国历史上又两个杰出人才。 李济,也正是因在文化思想上的共鸣,而和梁启超走到一起,成为相差23岁的挚友。 “以考古家眼光看中国,遍地皆黄金,可惜没人会捡。〞从李济这形象的一句话便可一眼看出他的思想辽远,以及与梁启超的相契合。当然,更加相像的还是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学术是天下之公器,中外合作是可以的,而且在当时条件下还是必需的,但古物是公有的,而且是国有的。〞李济先生的国际地位与国际眼光并没有使他在爱国,在维护国家权益上做任何让步。 我想,因思想的共鸣而结成的友谊是绝对纯粹而坚决的。而因血液中流淌的中国血液而氤氲而生的爱国之忠情,更是让中国爱国人士自发的团结及渴望和平。 文化的力量非常强大,强大到是人力无法控制与收敛的。我们不能小瞧它,更不能忽略它,我们所能做的,是利用并发扬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f3baae788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