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1.背诵《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并积累名句。 2.理解诗中塑造的昭君形象感受诗人的怨愤之情。 3.了解《咏怀古迹》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借古抒怀的心情,学会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技巧及方法。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理解王昭君的形象。 教学难点 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方法,深入理解杜甫在诗中抒发的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联想释疑、品读鉴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乐学 跟着唐诗去旅行,播放《昭君墓》视频,解说昭君墓。 二、明理 (一)方法指导 1.怀古咏史诗在赏析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① 要了解史实,弄清诗意,作者“怀”什么“古”; ② 要知人论世,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③ 要寻找共鸣,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2.把握作者的四种情感 第一类是借古抒怀,寄托年华已逝、壮志难酬之悲哀。 第二类是借古喻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第三类是借古讽今,表达对当前现实的不满或警戒。 第四类是借古伤今,反思历史,抒发一己之感慨 (二)诗歌鉴赏 1.了解史实,弄清诗意 ①朗读 a.指定学生朗读 b.听范读,感受音韵和节奏 c.集体朗读 3 ②理意 学生结合注释,根据自己理解复述诗歌内容。 ③思考 作者“怀”什么“古”? 怀“古迹”——昭君村; 怀“古人”——王昭君; 怀“古事”——昭君出塞,葬身塞外。 2.知人论世,体会意图 ①知人论世 Ppt展示杜甫相关资料 杜甫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触怒肃宗,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②体会意图 思考:作者为什么怀古? 诗人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为了抒发自己深沉的怨恨。 3.寻找共鸣,领悟感情 ①寻找共鸣(思考): a.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b.对于出塞的昭君,多数人看到的是她沉鱼落雁的美丽,而这首诗当中,你读出了昭君怎样的心事?用一个词概括。 c.能直接表现出昭君怨恨的句子是哪句? d.昭君在汉元帝的深宫时,不过是个失宠的宫女,她风光出塞,做了千里草原之上最尊贵的国母,对于我们今天一般人的理解而言,她应该是草原逐日的千里驹上最幸福的那个人,又何来怨恨之说呢?她怨什么?你是从那些诗句中读到的? 昭君 杜甫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触怒肃宗,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②领悟情感 讨论:诗歌中的“怨”难道只是昭君之怨吗? 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3 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显然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可见:昭君之怨即是作者之怨 ③明确手法 借古讽今,怀古伤己 对比鲜明 对仗工整 三、致用 运用咏史诗的鉴赏方法,鉴赏下面这首诗。说说诗人在诗歌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明确: 诗中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小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慨。 五、作业设计 请赏析这首诗。 西施(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六、板书设计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借古伤今 昭君之怨 诗人之愤 七、教学反思: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26ec2dc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