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之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一、解读教材做到反复琢磨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教材设计以自主探究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验机会,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发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做到一个突出,一个体现: 1、优化教学资源,突出科学生活化。我们把教材提示的实验材料音叉、橡皮筋、鼓、锣等调整补充为:尺子、鼓、橡皮筋、锣、集气瓶、盛有水的烧杯、玻璃珠子、泡沫小球、蜡烛等。这样实验材料更加丰富,人人动手实验操作就落到实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同一物体发生与不发声进行比较、思考,建立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激发了探究科学兴趣。 2、实验探究发现,体现科学逻辑性。教材设计有两个实验活动:活动1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活动2利用发声知识让物体停止发声。我们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把学习目标定位为:(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过程。(3)难点是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培养学生的自主观察,探究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流程力求合作探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流程力求合作探究:感知声音,提出问题→收集事实,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1、感知声音,提出问题 课前播放收集生活中的声音资料,创设情境,感知声音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唤醒学生对声音的直接认识,激发学生探究声音的兴趣。随机引导学生探讨: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就会纷纷质疑:我想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想知道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来的?我想知道各种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来的?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梳理出教学目标: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为后面的实验验证作了铺垫。 2、收集事实,提出假设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我们选择了尺子、鼓等实验材料,引导学生猜想,分组实验,做好“尺子、鼓等物体”怎样产生声音实验记录,让学生在实验尝试中发现声音产生的原因: (1)尺子、鼓等物体如果不动,它们会发出声音吗? (2)你能用不同的方法使尺子、鼓等物体产生声音吗? (3)尺子、鼓等物体产生声音时有什么变化? 研究“尺子、鼓等物体”怎样产生声音实验记录卡 第 小组 组长: 记录人: 年 月 日 实验对象 产生声音的方法 结论: 观察到实验对象的变化 1、这些物体在发出声音都有共同的现象: 2、我猜想声音声音是由 而产生的。 温馨提示: 1、比一比,哪一个小组使物体产生的声音的方法多,观察最仔细,同学之间相互配合得好。 2、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实验记录要真实准确。 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实验探究目标,就会主动参与小组实验活动,开动脑筋想办法,用不同办法让同一物体发出声音,就会在观察比较好中发现物体产生声音的变化。 这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不仅逐步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学会思考,而且学生在老师点拨引导下,根据实验记录,就会自然而然分析到尺子、鼓等物体产生声音都有共同的振动现象,也就会自然而然地从个别事物中归纳出一般事物产生声音的规律——提出假设: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3、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实践出真知”。学生在实验中比较容易发现尺子、鼓等固体的声音是由振动而产生的。那么气体、液体发出的声音是不是像我们猜想的那样——也是由振动而产生的呢?为了验证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的假设。我提供分组实验材料:集气瓶、盛有水的烧杯、豆子、纸条、玻璃珠子、泡沫小球等,放手让学生大胆自由选择实验用的材料,大胆尝试实验方法,大胆陈述自己的理由。 为了验证液体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的假设。(播放实验图片)例如学生有的往盛水的烧杯投玻璃珠子,听到水发出的声音,观察发现水的波纹是由于水的振动引起的。有的用嘴吹烧杯里的水,听到水发出的声音,观察发现水的波纹是由于水的振动引起的.。 气体振动产生声音是最不容易观察到的。为了验证空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的假设,(播放实验图片)学生有的点燃蜡烛,用嘴吹蜡烛火焰,就听到“呼呼“的声音,观察发现蜡烛火焰在闪动是由于空气的振动引起的。有的把泡沫小球放到集气瓶里,用嘴往里瓶里吹气,就可以在听到声音,观察发现瓶子里泡沫小球跳动是由于空气振动引起的…… 为了让学生科学探究物体产生声音的原因,(播放实验图片)我还引导学生从反面验证:你能想办法让锣声立刻停止吗?说说你的办法和理由。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一系实验探究活动,从正反两个方面验证物体产生声音的原因,就会自然而然得出科学的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样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2a8875b4b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