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情分析

时间:2023-04-15 15:09:2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标解读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一方面给我们指定了通过什么方式来让学生学习声的问题;另一方面给我们指定了主要学习声的哪些方面的问题。

教材分析

声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本章讲述的是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声学初步知识。本章教材在整个初中阶段物理知识中虽不是重点,但从新课程标准要求来看,本章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科学探究精神等都有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题研究的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从知识和技能上应该掌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和声速三个问题。为了体现物理走向生活物理现象就在我们身边的新课程理念,教材中设计了一些探究性实验。

学情分析

声的产生和传播的物理原理比较抽象,不易为学生所认识,八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是以具体的、形象的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相对薄弱,因此在教学中可通过一些简单的、现象明显的实验,演示声的产生与传播过程,使学生了解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另外,学生在这之前已经经历过速度的学习,这对学生学习本节课 声速部分是十分有益的。

利用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生活中声现象的掌握情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2.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3.了解声速和回声,会进行关于声速的简单计算。

4.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初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提高探索兴趣。

教学重点:

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法学

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是本节教学的两个中心环节,我采用实验、质疑、引导学生观察等实验探究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气体、固体、液体都能传声,而真空不能传声。对于声速、回声的知识,我采用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得出初步的


猜想或者判断,然后设立悬念、激疑,在学生中营造各持己见、百家争鸣的讨论氛围,再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的问题,选出代表发言在全班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归纳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于这些问题正确观点的认识,又通过这些观点的形成过程,炼学生的思维行为和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因此本节教法学法我设计为实验探究法、质疑诱导法、自学讨论法相结合,组织学生获取和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活动一——做一做:一根橡皮筋,一把钢尺,试着使它们发出声音。

活动二——读一读:将手指轻轻放在喉咙发声处,大家齐声朗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活动三——说一说:说出生活生产中其它一些发声现象。试着解释发声现象的道理。 教学目标2.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航天员在太空中,有时需要到飞船外工作。当航天员在太空舱外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要用电子通信设备,这是为什么?但在太空舱内时,航天员的交流可以直接对话,这又是因为什么原因?

活动一——听一听:真空铃实验 (气体可以传声)

活动二——做一做:用一张桌子做实验 (固体可以传声)

活动三——想一想:面对路人的询问,钓鱼的小儿为什么默不作声。 (液体可以传声)

教学目标3. 了解声速和回声,会进行关于声速的简单计算

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声速和回声,通过教材p315题使学生学会关于声速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4.

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提高探索的兴趣。

总结反馈.

总结的方式是让学生谈收获 反馈练习力求精炼:

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有趣现象:

有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个人在管子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用耳朵贴在另一端,时,他应该能听到几次声音?(如果水管中有水呢?)

2.某人站在一高墙前想听到回声,则他距高墙至少多少米? 作业布置.

阅读p30科学世界”—— 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板书设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三、声速

1v固> v液> v 2v=340m/s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5a23aebfd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