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议论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方法及格式 1、议论文知识点 〔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2〕论点:作者在文中加以阐述和证明的主张和看法,是文章的灵魂。 〔3〕论据:论据是证明论点的理由和证据〔材料〕。①事实论据〔事例、可靠的事实和确凿的统计数字。②道理论据〔公认的道理、原理、定律、格言、谚语〕 〔4〕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照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5〕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6)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需要证明什么 论据——用什么来证明 论证——怎样证明 (7)议论文的根本构造: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8)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根底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9) 开头、结尾的内容或作用 开头: 〔1〕、提出xxx中心论点;〔2〕、引出xxx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详细答复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详细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察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10).议论文语言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有逻辑性;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表达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2、答题方法及格式 〔1〕找中心论点的的方法依次有:〔1〕题目即中心论点;〔2〕开头提出中心论点;〔3〕文章中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概括句;(4)结尾总结句;〔5〕自己提炼关键词语概括;〔6〕分析论据;〔7〕摘录法 〔2〕 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阐述。 〔3〕论据及作用。 答题方法及格式:用了xxx论据,作用:xxx充当〔作为〕事实论据,更有力地论证了“xxxxxxxx〞这一论点。〔论点,假设有分论点,那么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那么写中心论点。〕 用了xxx论据,作用:xxx充当〔作为〕道理论据,更有力地论证了“xxxxxxxx〞这一论点。〔论点,假设有分论点,那么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那么写中心论点。〕 〔4〕论证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详细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详细、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作用:举……〔概括事例〕,充当〔作为〕事实论据,更有力地论证了“xxxxxxxx〞这一论点。〔假设有分论点,那么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那么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详细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化。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作用:xxx充当〔作为〕道理论据,更有力地论证了“xxxxxxxx〞这一论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化。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展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粗浅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粗浅易懂。 ④、比照论证:比照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比照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5〕补充论据 补充论据:要紧扣论点,就是要能证明论点。事实论据要具有代表性;道理论据要准确、典型,忌瞎编乱造。答题策略:事实论据:有人物+典型事例〔事例不能过于简单,甚至只写人名〕。道理论据:〔国籍、评价〕人物说……。不确定的不要瞎写。 3、常见考点 〔1〕.概括中心论点。 〔2〕.论点的提出方式。 (3).开头、结尾的作用 开头:提出论点;提出论题。答题策略:结合“论点的提出方式〞答复。如“引用名人名言提出中心论点〞;“针对生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或提出中心论点〞。 结尾: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补充论证了……,使文章的构造更严谨、论证更严密。 (4) 论据的考点。 (5) 论证方法及作用考点 (6)梳理文章的论证过程 (7)议论文语言 (8)开放性发挥题 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观点〕、论据〔理由〕。观点要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论据要充分,既要结合阅读材料,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 (9) 议论文中记叙成分的作用 议论文中的记叙部分是为议论效劳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32f004fac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