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流星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块闯入地球大气圈同大气摩擦燃烧产生的光迹。流星是陨石跌入地球时与大气摩擦燃烧形成的,没有轨道,寿命么,马上就要死了。若它们在大气中未燃烧尽,落到地面后就称为“陨星”或“陨石”。流星体原是围绕太阳运动的,在经过地球附近时,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改变轨道,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圈。流星有单个流星、火流星、流星雨几种。单个流星的出现时间和方向没有什么规律,又叫偶发流星。火流星也属偶发流星,只是它出现时非常明亮,像条火龙且可能伴有爆炸声,有的甚至白昼可见。许多流星从星空中某一点(辐射点)向外辐射散开,这就是流星雨。陨石是太阳系中较大的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后未完全燃烧尽的剩余部分,它给我们带来丰富的太阳系天体形成演化的信息,是受人欢迎的不速之客。一般的流星体,密度都极低,约是水密度的1/20。每天都约有数十亿、上百亿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它们总质量可达20吨。 在太阳系形成后,在远离太阳的位置上,还残存着一些原始星云里的物质。稍近一些的是一个环带,叫柯伊柏带,稍远一些的是个物质球层,叫奥尔特云。这里的物质受到的太阳引力比较小,轨道不稳定,稍微受到些引力干扰就会改变轨道飞向太阳系内侧,当运行到木星、土星这样质量很大的行星附近时,再次受到引力干扰,形成新的彗星。一般认为周期彗星来自柯伊柏带,而非周期彗星来自奥尔特云。彗星的长长的明亮稀疏的彗尾,在过去给人们这样的印象,即认为彗星很靠近地球,甚至就在我们的大气范围之内。1577年第谷指出当从地球上不同地点观察时,彗星 并没有显出方位不同:因 此他正确地得出它们必定 很远的结论。 宇宙中那些千变万化的小石块其实是由彗星衍生出来彗星有一个形态朦胧而明亮的“头”部--彗头。 彗头包括两部分,中央密集而明亮的彗核和雾状的包层--彗发。彗核通常很小,直径一般在0.1-100km之间,很少有超过100km的。彗星的质量几乎都集中于彗核。彗发是彗核的蒸发物,其形状和大小与距离太阳的远近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离太阳越近,彗发越亮越大,直径可达数十万千米,有时还可与太阳相当,甚或超过太阳直径。人类进入空间探测后,发现了彗发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直径约100-1000万千米的包层--彗云。因为它几乎全是由氢原子组成,故又称为氢云。氢云的物质密度极其稀薄,所以地面上一般观测不到。长长的彗尾,是肉眼可见的彗星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太阳系内最长的天体。 的。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太阳辐射的热量和强大的引力会使彗星一点一点地瓦解,并在自己的轨道上留下许多气体和尘埃颗粒,这些被遗弃的物质就成了许多小碎块。如果彗星与地球轨道有交点,那么这些小碎块也会被遗留在地球轨道上,当地球运行到这个区域的时候,就会产生流星雨。其实每一次的流星雨并不是象表面那样,流星看起来好看,其实流星是一颗离地球较大的陨石所释放出来的尘埃,其间还会有相对比较大点的石块,到达地球时候,会被地球的磁场所吸引,从而与大气摩擦,产生流星雨.效果就象拿一块干燥带点湿润的泥土,对某一物体投掷过去,控制好速度,最先接近物体的是泥土上的灰尘,其次是这块泥土本身. 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至今为止在太阳系内一共已经发现了约70万颗小行星,但这可能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只有少数这些小行星的直径大于100千米。根据估计,小行星的数目应该有数百万。陨石是太阳系中较大的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后未完全燃烧尽的剩余部分。流星若在大气中未燃烧尽,落到地面后就称为“陨星”或“陨石”。它给我们带来丰富的太阳系天体形成演化的信息,是受人欢迎的不速之客。 陨石按照其主要化学成分分为石陨石、铁陨石和石铁陨石三种。 它们的半径和质量彼此相差很大, 不能一概而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3c0c5e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