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新闻报道的多维视角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经济新闻报道的多维视角 作者:范雪 崔竞月 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3年第2期 范 雪,崔竞月 (渤海大学 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摘 要:经济新闻报道的多维视角在于从社会新闻角度入手来写活经济新闻,从民生角度来报道经济新闻,以及从市场角度、文化角度和哲学角度来报道经济新闻。 关键词:经济新闻;报道;多维视角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3-0096-02 近年来,在我国的新闻媒介上,出现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经济新闻。它们以超时空、大跨度,给受众描绘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经济生活图画,充满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改革开放气氛。虽然它们报道的是经济新闻,但其光焰已辐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领域。在一个信息瞬间万变的社会迫切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报道方式情况下,人们不仅需要一般的经济新闻,也需要从多种角度思考和采写经济新闻。所谓多角度,是指在报道经济新闻时,不仅仅局限于用经济角度报道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而是强调把经济现象、经济活动放到整个的社会背景中融合在一起,不但把握经济新闻的经济因素,而且也把握那些影响经济的直接或间接的非经济因素。从多种角度思考报道经济新闻的本身,也正是经济新闻从内容到思维形式转换的新尝试。除了要注意从经济角度来报道外,特别要注意从经济学和社会学、文化学相互交叉渗透的角度来考虑。此外,还可以从政治、文化、哲学、市场、民生等角度来报道经济新闻。只有从多角度来报道经济新闻,才能够满足受众的多层次心理需要。 一、从社会新闻角度入手来写经济新闻 一是要着眼于经济活动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社会学有一门分科叫经济社会学,是系统研究经济与社会的关系的学科。经济新闻报道要探讨和研究经济和社会的关系非常必要,如经济发展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和消费的关系,经济发展与城乡社区的关系,地区经济发展与地区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等等。 二是小事表现大主题。很多小的经济事件、经济现象孤立地看似乎没有什么新闻价值,若找好角度,融入社会大背景中去,其独有的新闻价值就显示出来了。新华社1979年播发的消息《从邮局看变化》,就是从邮局春节前一改往年常态忙于订报纸这一小事,找出了内地不再大量寄副食品进新疆,西部经济恢复、发展快速的大主题。 三是从小处着笔来写大题材,运用故事悬念来吸引人。经济新闻报道不讲大道理,而是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细碎的经济生活现象、小人物的生活感受等,有机地串联起来。如经济日报推出的系列报道《穿的变迁》、《住的变迁》、《行的变迁》等。经济生活中本来就有很多的有趣的故事,小故事可以穿插到社会经济新闻中去。消息《谁是“最”紧张的观众?》,讲的是第七届世界杯体操赛期间,最紧张的“观众”原来是天津春合体育用品厂厂长,该厂提供比赛全套器械,没出一点岔子。 二、从民生角度来报道经济新闻 一是从贴近民众生活的角度来报道经济新闻。经济生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生活的中心。记者采写经济新闻的视角应从过去追逐经济发展的大效益、大场面、大意义等所谓“大事”转移到关注民众的点点滴滴“小事上”。柴米油盐、衣食往行、上学就业、投资理财等是百姓日常生活离不开的话题,而他们平时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也大多出自其中。记者要关注报道的就是这些看似小事却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事,反映百姓的呼声,由此引起读者共鸣。 二是从群众关心的角度去写经济新闻。在经济领域中,有些生产,如石油、化工、钢铁等都是作为工业原料的产品,不与人们的生活发生直接的联系。报道这些远离人们生活的领域,就不像衣食住行那么容易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但是,我们关于这方面的经济报道,不能因其远离生活而远离了读者。我们应该找到它与人们生活发生“内在”联系的那个侧面,哪怕只是一个联接点,从这个角度去写就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例如《北京青年报》曾经刊登过一篇题为《关税降低你能得到哪些好处》的消息,一下子把这个远离人民生活的经济政策拉到每个人的身边,成为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都相关的一条新闻,人人争相阅读。 三、从市场角度来报道经济新闻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发展,各种市场,包括生产资料、科技、人才、金融、期货、证券、房地产等市场,正在发育壮大,而作为连接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消费者的桥梁的市场,正是整个经济运行过程中最敏感、最活跃、最丰富多彩的环节。市场的变化,牵动着千万人的心,同人们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透过市场,可以找到受众与传媒之间共同的“兴奋点”。记者只有积极投身到这个大市场中去,才能改变过去从生产领域报道多,从市场的角度报道少的弊端,才能捕捉到大量鲜活的信息,发现市场经济中心热点问题。 一是要以效益为尺度来衡量所写新闻的价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特征。工人做工,希望产品转化成货币;农是种地,盼望有个好收成,收入在增长;商人经商,图的是赚钱赢利。光投入不产出,谁也不干赔本的买卖。因此,我们在采写经济新闻时,一定要透过现象去看事物的本质,以效益为尺度衡量被采访新闻有无价值,或(下转102页)(上接96页)价值的大小,从而决定取舍。 二是捕捉新旧碰撞的火花,找准切入点,写出新意。企业走向市场,并非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情,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单位和部门体制、机制以及人的思想观念等,程度不同地还滞留在计划经济的习惯圈子里。新与旧难免发生碰撞。只要捕捉住新旧碰撞的火花,并找准报道的切入点,就一定能写出有深度的经济新闻。 四、从文化视角报道经济新闻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到来,“文化”已经与“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融汇在一起。经济中蕴含着文化、文化中蕴含着经济,这正是我们记者在采写经济报道时所必须正视的一个新课题。也就是说,记者在搞经济报道的时候,既要从纯经济的视角入手,还可以从文化的视角入手,进而在“文化经济”与“经济文化”现象的交叉点上,发现新闻,挖掘新闻,报道新闻。从文化的视角去认识经济规律,去报道经济现象,实现“经济现象”和“文化视角”在新闻上的联姻,就会使经济报道的贴近性进一步增强,影响力与感染力进一步加深。 一是要在文化与经济的交叉点上发现新闻。经济的问题,小中见大,大中有小。所以,记者写经济报道,要扩大视野,放眼社会。这就要求记者只有将一种经济现象与一种文化、社会、政治等现象交叉联系起来,在宏观与微观的交叉点上、在经济现象与非经济现象的共生地带找新闻,才能高屋建瓴地、透彻明了地把握住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新问题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二是要借助文化来传播新的经济规律。在市场条件下,文化代表的是一种价值观念,代表的是一种经济意识。从新闻这个层面上讲,借助文化的力量挖掘经济新闻背后规律性的东西,解析价值观念的演变,更能够给读者和听众带来深层次的触动和思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管理时代的到来,地区文化、企业文化也日渐表现出人本文化、创新文化、融合文化、学习文化和生态文化等特征。未来市场经济的竞争必然是文化经济的竞争。经济新闻,在这样一个社会现实面前,已经不可能再就经济谈经济,就经济写经济,那样,经济新闻只能是在一条死胡同里徘徊。 五、从哲学的视角来切入经济新闻报道 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事业。这就决定了人们对经济活动乃至社会诸多方面实践、认识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就使新闻传媒对认识实践、预测未来、正确引导客观实践的信心和能力受到了空前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立体的、多元的哲学思考,经济新闻才能完成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活动真实性、准确性、明晰性、规律性等的认识和探索,才能将“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落入实处。所谓哲学的思考,就经济新闻读者而言,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永远要用分析的眼光去观察、去透视,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租赁制、股份制、产权、破产、改租、改造、引进、嫁接等诸多新问题,既要看到它的积极因素,体察它的精微要义,又要把握其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这既是哲学思考对待现实应有的态度,也是经济新闻读者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智慧。从哲学的视角分析观察经济活动的某些现实,就会将表象撕破,剥蚀出事物的本质来。 (责任编辑:赵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527d1f0f9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