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双学位学习过程及就业期望研究 作为个体理性决策者,通过对自己的个人能力、兴趣偏好、可分配时间与精力、毕业意向的衡量之后,大学生会有意识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校园生活方式,修读双专业并取得双学位是其中的一种。大学专业作为培养职业相关技能的高等教育横向分层维度,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关注双学位学生的第二专业选择、专业认同度和学习收获特点和联系,并尝试探索双学位学生的就业期望与前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在探究双学位学生的学习经历基础上,构建学生就业期望影响因素的逻辑回归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文学、理学和经济学作为第二专业最受学生欢迎,而最受欢迎的学科大类为人文艺术学科类。与本科生主修专业选择存在性别偏好的现象一致,第二专业选择中也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相比男生更偏好人文学科。家庭因素对学生选择的第二专业没有影响,原因可能在于主修专业的选择稀释了家庭因素对学生第二专业选择的影响。双学位学生的专业选择动机以内部动机和混合动机为主,不同性别、家庭背景的学生动机类型分布差别不大,这一结论与已有对主修专业选择动机的研究不同,可视为双学位学习者的专业选择特点。 在专业认同上,学生的主修专业认同与第二专业认同之间没有显著区别,甚至第二专业认同的平均得分高于主修专业认同,此结果挑战了已有研究和教育日常默认共识中认为学生将第二专业置于“从属”地位的看法。在第二专业学习收获上,学生的通用型技能收获高,专业知识和个人发展收获较低,这可能说明了双学位制度的目标——培养“复合型”人才并未能很好得以实现。研究是否跨学科大类进行学习的两个学生群体的第二专业学习收获发现,在总体上跨学科大类学习的学生收获更高,但在专业知识层面同学科大类的学生有更好的成就,这意味着在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第二专业时需要更细致的专业学习指导计划和专业组合设置。在对就业期望变量的解释上,研究发现学习过程中投入越多、收获越多的学生,学习前后期望毕业后月薪增加的可能性更大,这印证了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在选择升学方向时,对第二专业情感认同度高的学生更容易与第二专业保持一致;而就业行业的选择与学生所在专业显著相关,第二专业的选择一定程度反映了选择的初始动机,抱有功利目的性的学生毕业后无论对专业情感如何、在专业学习中收获如何,都会延续自己的初始选择。 在实证分析之外,为了对本科双学位教育有更加清晰的定位,对双学位学生的培养目标更加了解,本研究在梳理我国双学位制度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双学位制度建设的特点与不足,选择了四所国内顶尖研究型大学双学位制度进行文本分析,并在借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目前对双学位制度的定位不够明确、双学位制度建设因素不整全、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而实证研究中反映出的专业兴趣高的学生学习收获水平却不理想、学习收获对学生的就业期望未产生影响、学生将双学位文凭作为增加人力资本的手段而不重视学习投入和收获等现象是制度缺陷的后果。最后在比照实证研究和文本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应该进一步厘清双学位和主辅修制度之间的区别,完善对双学位管理的规定,为双学位学生提供学业支持顾问,具体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双学位教育中的落实方式,并继续打破专业设置实体化的壁垒,增加院系间教学资源沟通,为学生学习自由的实现提供更多空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585c45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