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细品慢尝语文的“诗情画意” 作者:李晶晶 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8年第01期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广为流传的《诗经》到巨匠经典的《唐诗三百首》,从浪漫的屈原到豪情的李白,诗给予人们的——心灵的享受与净化,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人格的锤炼与膜拜。诗文凝炼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它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一、引领学生走近你——语文的真情美感 诗人白居易有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用真心、真情换化成情真意切的语句来演绎丰富多彩的课本内容,凭借生动、激情的语言魅力感化孩子的心灵,呼唤孩子的真情回应,对于孩子们便有“听语动容”“受言激情”“纳言暖心”的神奇作用!在学校领导带领我们全体老师细心阅读、深度解析新课标的前提下,我有意识的感知到新课标强调了要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等。这就要求作为语文老师要有创设课堂情境的能力,召唤学生情感迸发的能力,青少年心理发展学认为:情感是对认知对象的态度的体验,它取决于认知对象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它总是在一定情境下产生的。教学中要着重训练学生的语感,借此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作者通过情境传递的情感。而语文和其它学科相比,更强调情感。翻开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文章中充满着对祖国、对大自然、对亲朋好友的深挚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不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同时进行真情互动传递和美感升华教育。 二、走进精雕细琢的你——文本的诗情画意 语文教育是感性教育,这取决于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本身就是一种感性的存在,学生又要以感性的方式学习文本,以致达到掌握语文。如果教师纯理性地教语文,教学生要点归纳、主题概括、机械练习等等,那么学生学得的就是纯理性地学语文。导致的结果是:文本中的形象被淡化,文本中的情感被稀释淡漠,文本中的直觉被横腰斩断,文本中的想像被禁锢,文本中的灵性被扼杀。一言以蔽之,感性干涸。因此,新课标加强突出语文课堂教学“强化感受,淡化分析”的主旋律。要以情感为纽带,融情感、感知、想象、思考为一体,可以说,这种感受是富有诗情画意的。只有在这样的感受中,才能唤醒文本感性的时空。我反复观看王崧舟老师的《长相思》这一节观摩课,字字珠玑,句句扣心,纳兰性德不过数字的一曲长相思在王崧舟老师的引领下,让学生和纳兰性德得以穿越时空的感知,学生在王老师的引领下看到了词阙背后的感人肺腑的画面;学生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慢慢的接近、走近、甚至与纳兰可以做到到神思的沟通。一节长相思,让我更想深度了解对这位能把自己都融入到诗情画意的文本中的大师,每当手捧《诗意语文——王菘舟语文教育七讲》一书,我都会去细细品,慢慢尝,静静想,静心读罢此书,我折服于他那信手拈来的名诗名句,对文学著作的独到见解;折服于他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5c7aa8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