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一、教材分析 教材中的情境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质量单位产生疑问,如“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等一系列问题,有趣的情境促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索的欲望。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本课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方法,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初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质量观念。 二、学生分析 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质量单位,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与之打交道的,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较鲜明的表象,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反过来,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了解生活中物品的质量,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秤、天平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进行质量的简单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环境 克、千克的认识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1、 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知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道多少呢? 2、 课件出示,引导质疑。 探究交流,获取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1、 学生随着老PPT课件 学生观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PPT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引导学生认识天平。1克有多重?我们来称一称。把1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硬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2、 指导学生进行体验。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0个100克是多少呢? 5、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千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师实际操作、体验: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2、 课件认识生活中1克重的物品。 3、 课件认识各种秤。 10粒花生米放在手中掂一掂,另一只手掂一掂1粒花生米,比较10克和1克;放下1粒花生米,拿出100的方便面,放在手里掂一掂,比较100克和10克。 用秤验证10个100克是1000克。 5、比较掂量1千克的10包方便面和1克的花生米,感受1克和1千克的区处在什么位置上。 4、 让学生拿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64ebb0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