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古诗赏析 【注释】 (1)卖炭翁:这是作者《新乐府》的第三十二首,题下原有小序:“苦宫市也。” (2)辙:(zhé) 车轮印 (3)系: (jì) 挂 (4)伐薪:砍柴。 (5)南山:终南山,在长安(今西安市)南面。 (6)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用。 (7)辗:同“碾”,轧的意思。 (8)辙:车轮辗出的痕迹。 (9)困:累。 (10)市:集市。 (11)翩翩:轻快得意的样子。 (12)骑(jì)骑马的人。 (13)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14)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15)叱:吆喝。 (16)牵向北:唐代皇帝的宫殿在长安的北边,牵向北,指把炭车赶向皇宫。 (17)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多。 (18)惜:舍不得。 (19)绡(xiāo):生丝。 (2020:挂。 (21)直:同\"值\",价值。 (22)卖炭的钱何所营:得到。宫使驱将惜不得:能够 (23)苍苍:灰白色。 【译文】 一个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一年到头地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十个指头却像乌炭一样黑。 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 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 昨天夜里,长安城外下了一尺多深的雪。一大清早,他就装好木炭,套上牛车,辗着冰雪,赶往京师集市。 第1页 共3页 牛已十分疲倦,人也很饿了,日头已出来很高。便在市外南门泥泞的路歇息. 有两人骑马扬鞭,翩翩而来,那是谁呀?是皇宫里派出来的采办,穿黄绸衣裳的是头儿,着白绸衫的是随从。 他们走到卖炭翁前,手持文书凭证,装模做样,自称是奉旨办货。说着,就让车子掉转方向,吆喝着牛,往北边皇宫方向赶去。 那一车木炭,足足有一千多斤重啊,就这样眼睁睁地被宫使拉走。老翁虽然捶胸顿足,万般不舍,却也无可奈何。 结果他们只给了半匹红色生丝和一丈白绫,把它搭在牛角上边,说是用来充抵炭钱。 【赏析】 封建统治阶级为了满足其腐朽豪奢的生活欲望,除了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以外,还采取其他手段巧取豪夺人民的血汗。中唐以后,朝廷里经常派人到市场上去采购物品。他们一看到中意的东西,就随便付给很低的代价,或任意掠夺而去,有时还要物主把货物送进宫内,然后倒打一耙,向物主勒索“门户钱”和“脚价钱”。韩愈在《顺宗实录》中曾具体记载过一位农民用驴子驮着木柴到城里去卖,宦官见了口称“宫市”,只给了几尺绢,就把木柴抢去了,还要夺走他养家糊口的驴子,农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殴打了为非作歹的宦官。 白居易在长安时亲眼目睹这类弊政,心情十分愤慨。在《卖炭翁》中虽然没能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但他敢于大胆揭露“宫市”的罪恶,把以皇帝为总后台的统治者贪婪暴虐的面目,用独具特色的诗歌形式反映出来,确是难能可贵的。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这样拚死拚活的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划。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同时,这样写使下文“一车炭重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显得更加有力量,更能激起读者对狐假虎威的“黄衣使者白衫儿”的痛恨。 一般叙事诗往往失之语言的臃肿和拖沓。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又准确。第2页 共3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65cbb8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