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悯农》导学案

时间:2022-05-06 15:10: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临洮县 小学语文导学案

科目 课题

语文 悯农

年级

五年级

主备人



审核



课型 预习+展示 课时安排 1课时 执教人



环节

1、认识及正确书写诗中的生字、新词。

2、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以及抒发的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导案



教学重、 难点 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以及抒发的感情。 教学准备 预习提示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等。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感受千岛湖的自然美,通过对日趋恶化的环境问题的认识来珍惜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了解本文的作者

李绅(772--846 唐朝诗人。字公垂,无锡(今属江苏)人。元和进士,曾因触 怒权贵下狱。武宗时拜相,出为淮南节度使。与元稹、白居易交游很密,参与新乐府运动。所作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失传。《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其中《悯农》诗二首,较为有名。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悯农(mǐng mǐn 粟子(sù shù) 犹饿死(yōu yōu

2、理解词语的意思: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死:没有了生命。

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3、比一比,再组词。

( ) 郎( 粟( 扰( ( ) 朗( 栗( 犹(

生导学案,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所了解,并做好上课发言的准备。








1、自主朗读诗文,用铅笔划出朗读节奏,试着读出节奏、韵味。

粟, 子。 田, 饿 死。

2自由读诗,根据字词的理解,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富有想象的人能从中读出各种画面,那么,透过这首诗中屈指可数的20个字,你又读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种”“秋收”概括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写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前三句中,你读出了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可农夫的结果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议议: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他们的劳动成果,陷农夫于死地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体会:从这首诗中,你又读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写《悯农》。

1 议议:这两首古诗描写的情境与抒发的的情感有何不同? 《秋浦歌》描写的冶炼工人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高昂地放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抒发了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的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悯农》描写了农夫们一处辛苦耕种,开垦了所有的土地,获得了丰收,结果却饿死的情景,写出了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抒发了诗人对社会不平的强烈愤慨,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的真挚同情。 2、小结:

3、带着理解与体会,练习有感情的对比诵读两首诗。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时间:5分钟) 自由读课文,自主探索

(时间:5分钟)

深入小组,点拨指导:

讨论,交流

(时间:25分钟) 动)

(丰收的景象)

读出忙碌与丰收 (农夫犹饿死) (指导朗读,读出悲愤与同情)

全班交流,互动评价:

(时间:20分钟)

课程训练 巩固提高

总结归纳 提升感悟

盘点收获



课堂练笔,加深理

解:

(时间:10分钟) 拓展延伸,盘点收

获:

(时间:15分钟) 同样是描写劳动者的劳动,《秋浦歌》带给我们的是劳动的火热与激情,而《悯农》留给我们的是劳而不得的悲愤。诗人用精炼的语言,不仅描写了不同的劳动场景,更抒发了他内心深处对劳动者的真挚情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6b51f2112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