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美术的特征表现及成因分析 兴湘学院财务管理2班 学号2012961622 王珊珊 提起近代人们不由自主地想到鸦片战争后的那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改革的历史,近代美术的产生与次有着必然的联系。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透过鸦片战争,西方的侵越,人们幡然看到了西方科学文化的强大,痛彻地感到一个民族要强盛,就必须重视科学,重视经世致用的以物质生产为目的的实用知识。一些有识之士敏锐地看到中国教育之弊端,科举制之误国误民,改革旧教育之呼声日甚。“新学”如雨后春笋般在奇石怪岩中倔犟地生长起来。与帝国主义军事入侵结伴而来的文化人侵,使得教会学校在中国大量出现。另外,中国原有的传统教育也并未消声匿迹。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就是在这一背景中诞生的。 近代美术的出现与教育,科学,实业的发展紧密相连。首先是教育可分内因和外因两种。内因是废科举,兴学堂。科举教育是以私塾教育为特征的,私塾教育是我国古代的传统教育模式,作为封建社会的主要授课方式,它在传承中国悠久历史和文化方便有着重大的贡献,但是同时它具有局限性,一般普通平民接触不多,受封建等级影响,受教育的人群不多并且集中为世家子弟,同时它传达的是传统思想教育,排斥艺术教育,但是近代学校教育则包括艺术教育,新式学堂的出现,科举的废除是中国近代教育出现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教育走向大众改革的开始。外因是由于西洋人传教和通商的关系。洋教和洋货的大量进入,使西洋的艺术为国人所认识。直观性很强的艺术,甚至成了“欧化”的主要原因,“须知最易感受欧化的,莫先于艺术,莫捷于艺术,莫普遍于艺术,亦莫深刻于艺术”。在教育的与艺术的迅速发展下,中国近代美术觉醒。 然后便是科学与实业的发展。西方近代人文科学的传人,声、光、化、电等实用科学的普及,使国人看到西方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大多与“绘事”相关,比如,“算学”要大量使用图画,“地理”须使用各种地图,地质学得依靠测绘图,“植物学”则离不开标本图。人们从科学和实业的角度认识到了美术作为促进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工具性价值,这最早在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中反映出来,例如,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内设船政学堂。其教学科目除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外,还包括画法。1867年又设马尾绘事院,培养制图专门人才,内分2部:一部学习船图,一部学习机器图,学生被称为“画图生”。随后,开设有图画(制图)科的新式学堂日渐增多,其中主要有:天津电报学、江南水师学堂和天津中西学堂。要发展教育,兴学育才,培养新式师资,就成为关键问题。这自然导致了我国师范教育的萌芽。其中为人显著的是我国近代教育活动家张之洞于1902年创办的两江师范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之一,其中便包括了图画功课并为必修功课,这也促进了中国近代美术的发展,接着,众多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画图也走进人们视线。1852年间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内附设的“土山弯画馆”值得一提。教学采取工徒制,内容包括擦笔画、木炭画、铅笔画、钢笔画、水彩画和油画等技法,课堂作业主要是范画临摹。该画馆还于1907年出版了《绘事浅说》、《铅笔画贴》等书,影响较大,对中国的美术教育,尤其是西画教育有一定推动作用,以至被徐悲鸿先生称为“中国西洋画之摇篮”。 在上述众多原因的促进和国人意识觉醒下,中国近代美术迅速发展壮大并出现徐悲鸿、齐白石等著名画家。 中国近代美术虽然是受到西方冲击而产生发展,但是它与西方美术为艺术观念与形式创造的转换的表现方式不同,受中国传统思想技艺与但是中国复杂形势和急需改革的现状影响,充满了新旧交替、中西混融、变化发展的特色。 在这种特殊的时候,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时代和革命的要求与艺术自身规律间的矛盾,启蒙需求与救亡主题的相互制约等历史文化和包括革命斗争在内的社会运动的种种曲折、变异,都深深地影响到近代美术。 同时,近代美术也继承着中国传统绘画思想和风格,例如齐白石老人的画构图出奇出新,无常法而又合法,貌似平淡的笔调,大气磅礴、纯净明丽。在似与不似之间,把山水灵性的本质,或轻或重、或明或暗地表现出来,大开大合中又见细腻、朴素的善良与乐观的坚强。在白石老人的山水画中,每一笔似乎都含着家乡的泥土气息,每一根线条似乎都凝结着大自然的露珠,清新而华滋、深厚而通俗。这种风格有着传统文人画山水画的写意特色,又有着近代改革后简单朴素而又新奇的特点,与当时的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社会的不断变化中,近代美术也在各种冲突中不断变化。在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的冲突中力求发展,而画家们的选择和探索多种多样,大致可概括为4类:古典传统式、古典革新式、中体西用式、中西合体式。所谓古典传统式,是画家坚持传统的种种法则,以“古意”为宗旨,把继承某种传统规范视为最高原则。所谓古典革新式,指沿续明清近代以来在古典绘画的范畴内革新创造,反对摹古泥古,力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尊重艺术个性,但不借鉴西画,例如齐白石。所谓中体西用式,是指主张中西融和、调和,兼两体之美但以传统中国画的材料工具和基本法则为主体,或吸取西画的造型方法,或借鉴它的色彩处理,或兼容它的某些观念规范等,例如徐悲鸿。所谓中西合体式,是不固守传统框架,力图熔中西为一炉,创造出一种新的中国绘画品种。在此种体系中,笔墨已不被视为不可动摇的造型基础与审美原则,西方的造型观念、形式法则和色彩方法被自由引入,但仍使用中国画的材料工具,追求诗意、境界诸种传统的内涵和表现性。 上述的四中绘画方式也是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在冲突中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与表现,都体现出绘画大师在近代为促进美术的不断发展做出的探索与努力,而后在不断融合借鉴与接触中,中国油画也出现很大的发展,其特点是,创作由单一转为多样,从空想和粉饰转向真实描绘和真诚表现,有志青年留学深造,受西方更大影响,油画的新风格、新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同时也把中国油画介绍给世界,走向世界。 中国近代美术的发展也浓缩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它的过渡性、矛盾性和发展性使其极具时代特性,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也充满着爆发与生机,也使得这一时期的美术极其吸引人,引得后人不断探索与研究,同时它留下的宝贵财富也是值得我们珍惜值得我们借鉴并且不断学习,使得美术之火永不熄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6d98a4d08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