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大熊猫唐颖评课稿

时间:2023-12-21 19:42: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宝大熊猫唐颖评课稿

《国宝——大熊猫》评课稿:对科普文教学的一点 思考 《国宝——大熊猫》评课稿:对科普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普文,就是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所以它具有说明文的主要特征:知识性与科学性。同时,它还有自己的特性:普及性。因为科普文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这就决定了它的语言是准确、严谨、平实的,表述主要使用说明的方法。但这不等于说科普文就是“干巴巴”的,为了科学知识得以更好的传播,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科普文也会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在平实的说明之中穿插生动的比喻,在科学的介绍里穿插有趣的传说,在严谨的语言中穿插通俗的口语等。这就使得科普文的语言特色除了有准确严谨以外,还具有趣味性、生动性、形象性、通俗易懂的特征。

因此,在科普文中的教学中有两个方面的重点,一是科学性的教学,二是普及性的教学。在科学性的教学中,要关注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等;在普及性的教学中,要关注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科学知识写得有趣、生动、通俗易懂的。

1 / 4 精品文档

赵丹娜老师执教《国宝——大熊猫》时,非常鲜明地体现出了老师对科普文教学的几个重点的思考。赵老师先明确了这篇课文的文体——科普说明文,向学生介绍了何为“科”,何为“普”。然后带领学生梳理了课文内容,让学生找找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方面的知识。在理解

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而让学生思考课文是如何做到准确说明关于国宝大熊猫的科学知识的。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引导学生体会了恰当使用说明方法和限制性词语对准确说明科学识的作用。最后,老师让学生想想作者用了哪些方法让更多的人喜欢读这篇说明文的,由此引出了“穿插”的作用,使用形


容词的作用,使用修辞的作用。家庭作业是“写一写你所喜爱的一种动物”。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赵老师注重科普教学的重点,对科普的科学性和普及性做了细致的分析,知识内容无一遗漏。但是课后感觉上课比较生硬,缺少一点整体的圆润。老师更多考虑的是文章的方法和技巧,但是按照知识点分块教课文有肢解课文的嫌疑,忽略了学生对整篇课文的感受。

2 / 4 精品文档

这节课的第一部分是让学生找出课文中介绍了大熊猫的哪些方面的知识。这部分也是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但只是知识的筛选,并没有激活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感受。

让学生思考课文是如何做到准确说明关于国宝大熊猫的科学知识的,前提是让学生觉得文章写得准确,先感受到“准确”,才有讨论“如何写得准确”的基础;让学生思考作者用了哪些方法让更多的人喜爱这篇说明文的,前提是让学生喜爱这篇文章,先感受到“喜爱”,才有讨论“用了哪些方法让更多的人喜爱这篇说明文”的基础。就好比让人说说一个女孩美在哪里,如果不觉得这个女孩美,就很难说出美在哪里。这一课的教学,如果加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受,先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篇写得准确有趣的文章,再来分析方法技巧,效果应该会更好。

让学生觉得这篇科普文章真的很精彩,很有趣,很有用,让他们产生探索技能的欲望。让学生在情感上贴近文本比让学生理解写作技巧更难。这时候可以用一些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感受,让原本混乱的阅读感受变得清晰尖锐。

3 / 4 精品文档

例如,给学生展示一段词典上对大熊猫的介绍,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有了对比,学生会敏锐地发现一个干瘪生硬,一个丰富有趣;又如,让学生模拟大熊猫的身份进行自我介绍,学生为了介绍好“自己”,必须去找出有关大熊猫特点的准确表达,对文章的准确性的感受就由“知道”上升到“感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719a7a014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