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的古诗有哪些 1、《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凉州词》 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 这就是一首雄浑壮阔的边塞诗。“凉州词”,凉州歌的唱词。《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辞》载有《凉州歌》,并表明就是玄宗开元年间西凉府都督T5800。凉州,州治在今甘肃武威县。这首诗豪放不羁的歌声,把我们带回祖国大西北的雄伟山川面前。诗中描绘的西北边疆之美,绝不同于江南水乡妩媚艳丽之美,而是一种高远的美,硬朗的美,不足以令人精神世界升华的美,并使人深感自己力量存有的美。这种美并使人立即深感历史和未来,立即深感永恒和无穷。最能够抒发这种美感的就是诗的前二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它源远流长,一泻千里。远远望去,指着它绵延坎坷,奔涌于万山丛中。它仿佛由天上流去,又仿佛流向天外。“黄河远上白云间”,就是诗人真实的体会。李白不是也存有过“黄河之水天上去”的诗句吗?这绝非偶然的耐人寻味。在那片辽阔浩瀚的土地上,诗人眼前所看见的似乎只有两件事物:地上奔流的黄河与天空浮动的白云。诗人全神贯注,空旷而并无孤独之美感。黄河、白云,色彩对照艳丽。水在流,云在飞,并使人深感宇宙的脉搏与体温。 稍稍将目光转移,诗人看到了天地间别的景物。“一片孤城万仞山”。对此仍是那样地强烈。城是“孤”的,是“一片”,山则众多,高达万仞。山之高,更显出城之小,山之众,愈见其城之孤。通过这一对比描写,祖国西北边塞的雄奇广袤之美显现出来了。 诗人在上两句用这么小的魄力写景就是为了什么呢?原来就是为了写景中之人,寄寓自己对这辽阔的边塞之中的人事的深邃感叹。这就是诗的后两句的内容。羌笛,就是西北边疆富于地方色彩的乐器。当羌笛的声音随风响起《杨柳枝》那熟识的旋律时,诗人的情绪高亢了。笛声充满著了伤感之情,在寂寥的山野间荡漾。那就是戍边的军士在弹奏送行曲吧。他们曾经在这急人心痛的乐声中,挥别了亲人,走上长路的征途。现在,只要刮起这支曲子,他们的眼前仿佛可以立即显露妻儿的泪眼,慈母的`愁容。但是诗人劝解他们:“羌笛何须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你们何必筹钱《杨柳枝》去抒写满腔的哀怨呢?必须晓得,春风就是吹起不过玉门关的。这两句,写下边地的荒寒和征人的怨情,情调变为伤感。但这种伤感不是通常悲抑高亢的感叹,而是隐含嘲讽之意的。杨慎《再升庵诗话》卷二说道:“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可知诗人的真意并不是生硬塞外的荒寒,说道那里没春风,而是筹钱自然现象去暗喻安家于繁盛帝都的最低统治者不关心征人的生活,对于王师玉门关镇守边境的士兵不给与一点温暖。 这首诗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二者统一于短短的四句诗中,引人遐想,耐人寻味,使人对盛唐边塞有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全诗句句精采,情景交融,妙绝千古。 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敢和亲归去来。 3、《送别》 杨柳东风一棵,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4、《九日送行》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割断蓬飞。 5、《宴词》 长堤春水蓝悠悠,畎进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赏析 这首写于宴席上的七绝所展示的,正是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然而,它的主题却是“离愁”。 春天万象衰退,生机盎然,可是诗人看见的却是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回去了。诗人从首句起至就打声触动读者M18x的心弦,一个“蓝”字代普雷“春水”特色,也表明了诗人一片花雨深情。次句“畎进漳河一道流”诗人不断扩大视野,寓情于景,以景抒情,仍以春景唤醒人们M18x。那缠着田亩的涓涓渠水犹如一条细长的缎带,缓缓流至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回去,一望无际的碧野变得非常轻盈协同。然而眼前美景却引起诗人的无穷悲悯,春水于世者跟漳河“一道流”,而诗人却无法与友人同往,深感十分惋惜,想起好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72eb7f56a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