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高一数学备课组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大多数学生基本上了解新教材的特点,适应了新教材的学习,基本上能够自觉的学习,也对数学学科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同学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学生顺利的度过初、高中知识体系与思考方法等方面的衔接,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薄弱环节,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家长逼着来上高中。 2、没有理想的目标,没有动力。 3、有一些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还没有激发起来,平行班较为普遍。 4、 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建立,表现在:不会听课,不会做笔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没有认真完成,甚至抄袭。 4、 有一些学生很听话,也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但高中数学学习的能力很低,基础薄弱,经常是说老师讲的能听懂,作业基本不会做,考试成绩很不理想。 二、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本学期本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落实新课程的标准,认真体会新教材的要求,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长足的进步。本学期努力提高期末考试的优秀率和合格率,同时也重视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对学科的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全面落实基础,使学生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 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立体几何、函数、数列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函数、数列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6)通过立体几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措施: 1、加强新教材的研修,努力提高教师本身对新教材的把握能力,使学生更加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2.关注学生思想,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状况,确定解决措施。 3、提高课堂教学的利用率,在深入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认真备课,从实际出发,努力提高课堂的效率,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4、加强课后作业的优化,合理选择题目,使学生不做无用功,突显作业的检验知识的功能,及时批改,及时评讲,对个别学生面批。 5、进行分层教学,布置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 6、进一步上好数学的辅导课,力争取得好成绩,同时也为高考打下良好的基础。 7、树立榜样,发挥模范作用。 四、教材分析和时间安排: 本学期教学内容为必修⑤、②,授课时为80课时,本学期时间短,课本内容多、难度大,又要迎接期末考试、月考,正常的教学工作很难完成。针对具体情况,对本学期的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周次 1 3月1日至3月8 日 2 3 3月 16 日至3月 22 日 4 3月 23日至3月 29 日 5 3月 30 日至4月 4 日 6 7 8 9 10 11 12 5月 18日至5月24 日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解法 13 5月25 日至5月31 日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基本不等式 14 6月 1 日至6月5日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5 16 17 6月 9 日至6月14 日 6月 15日至6月 19 日 6月20日至6月28日 线面平行判定及性质 线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期末复习考试 6 6 6 刘恒章 刘恒章 镇万章 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6 刘恒章 6 杨洋 4月13日至4月19日 4月 20日至4月26 日 4月27 日至4月30日 5月 4 日至5月10日 5月11 日至5月17 日 期中考试 数列的概念 等差数列及求和 等比数列及求和 小结1单元测试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6 杨洋 6 6 6 6 6 张志华 万细江 万细江 万细江 万细江 4月 6日至4月12 日 解三角形应用 6 张志华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6 张志华 小结 单元测试 6 何平 3月 9 日至3月 15日 二倍角公式 简单三角恒等变换 6 何平 6 何平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两角和差公式 6 何平 教时 主备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7341c9e0912a216147929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