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论文写作训练 论文作文 0413 0644 一、题目:有人攻击锐意进取的改革者:“政治刚刚安定,生活刚刚改善,你们又在折腾了。”请以《折腾与飞腾》为题,写一篇驳论文。 二、要求: 1、运用“独立证明”这种间接反驳的方法写驳论文。 2、结构完整,全文要具有树靶子、反驳、结论几个部分。 3、立论为驳论服务,立是有了破,行文中注意联系敌论(靶子)。 三、提示: 驳论,也叫反驳。反驳的过程也是论证的过程,即证明对方观点虚假,用自己的论证去推翻别人的论证,因此,反驳是论证的特殊形式,写作中反驳与论证常常融合在一起。 反驳就是驳诉谬误。驳诉谬误的逻辑方法有两种:一种叫直接反驳,直接揭露论敌论点、论据的虚假,直接揭露论敌的论证犯了“推不出”的逻辑错误(即直接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另一种叫间接反驳,这种反驳包括“独立证明”与“归谬法”(即引申论证),《琐忆》一文中,鲁迅批驳国民党一个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学同泳的论调就运用了归谬法。这次作文要求运用“独立证明”这种间接反驳的逻辑方法。 “独立证明”这种反驳方法的特点是:反驳者不是先去揭露被反驳论点的虚假。运用这种方法,最能体现反驳与立论的对立统一关系。高中语文第五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反驳敌论点就是用的这种方法。 《折腾与飞腾》这个题目要驳斥攻击改革者的谬论——“你们在折腾了”。这个谬论的言外之意是:改革就是折腾。与这个谬论相对立的正确论点是:改革不是折腾,而是飞腾。只要能证明“改革不是折腾,而是飞腾”这一论点是正确的,“改革是折腾”这一谬论就被驳倒了。如何证明“改革不是折腾,而是飞腾”呢?从理论上要讲清改革与折腾的不同本质(可参考所附材料);从事实上要列举改革使社会进步的实例。这方面的实例古今中外都有,举例时要着重举当今我国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行证明,这样才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切忌举例只举古代的和外国的,而不注重当今我国改革的实例,甚至当今的只字不提。 用“独立证明法”进行间接反驳的驳论文的结构同立论文一样可分三部分:引论部分是树靶子——直接引述或间接转述敌论,并确立正面的论点;本论部分则是用充足的论据证明正面论点的正确,揭露敌论的虚假;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强调正面论点正确,以及敌论的谬误。行文过程中要不忘敌论,即使是在证明正面论点,也要提及敌论,这才能表明这篇文章中的立是为了破。 用“独立证明”法进行间接反驳最适宜于驳论点,但并不是驳论点都要用这种方法。如驳“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一谬论就不适宜于用“独立证明法”而适于用直接反驳的方法,通过挖根源、列表现、道实质、谈危害,直接揭露其反动性,进而否定这一剥削阶级的人生哲学。什么情况下使用“独立证明法”,要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附材一则: 提起改革,一些人忧心忡忡:是不是又要折腾?其实,改革与折腾是性质不同的两码事。尽管它们给人的直观感觉都是要变动,然而,改革之变与折腾之变却是大相径庭的。 改革是顺应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改革了事物中不合理部分的合乎逻辑的变动;折腾恰恰相反,它是不顾客观事物发展规律,人为地随心所欲地变动。 改革是古今公理。凡世间万事万物,生生灭灭,无时不变。自然界总有衰老过时的事物,人类社会总有衰老过时的东西,大势相迫,变亦变,不变亦变。 改革是形势提出的要求,时机不到,无论何人也不能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去开创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业。“穷则变,变则通”,即言此理。 折腾,则逆客观规律而动。尽管它反反复复,左变右动,终究改变不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举凡古今中外的折腾,无一不在历史铁壁前碰得头破血流,林彪、“四人帮”的十年折腾就是一例。 当然,改革,改坏了的时候也有,但还可以再变,直到变通了为止。然而折腾,无论它如何变也是变不出个好结果的。这如同江河流向大海一样,有的地方流不通了,就要改变河道,有时还可能走曲折的道路,但总的方向是要流向大海。要把江河之水折腾回发源地,是永远不可能的。 经历了十年动乱,人们深知安定日子来得不易,担心扰乱的心情不难理解。可是,要长治久安,就必须改革,“变古愈尽,便民愈甚。”把不合理的旧东西变革得越彻底,对人民的好处就越大。改革有时可能带来暂时的某些乱,于眼前似乎不利,可从长远计较,是有利于发展,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因此,我们不能鼠目寸光,要有战略眼光,要做改革的促进派。 四、范文: 经济落后就不可能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吗? 梁中高八五级 舒勇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这说明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于是乎有人就说:“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在落后的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这就是说,物质生产落后的国家在精神文明方面也一定是落伍者。真的是这样吗? 且看十八世纪末的法国。当时的法国处在波旁王朝的统治下,农业占统治地位。社会生产力远远不如处在资本主义发展上升时期的英国,但是法国在政治、哲学思想上取得的成就远胜于英国,这又一次证明了恩格斯“经济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这一论断的科学性。 相反,如今物质文明达到很高程度的西方,人们却过着极不文明的精神生活:道德、伦理丧失殆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纯粹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由此看来,高度的物质文明并不一定能产生高度的精神文明。 我国在十年内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革命斗争如火如荼。当时红军吃的是红米饭,喝的是南瓜汤,穿的是麻布军装和草鞋,扛的是步枪、大刀、长矛,再加上蒋介石的“国剿”,斗争可谓艰苦矣。但是,红军战士以苦为乐,纪律严明,冲锋在前,享受在后,他们的思想境界可谓高矣。正如邓小平同志说的那样:“学习和培养这些革命精神,并不需要多么好的物质条件,也不需要多么高的教育程度。” 抗战时的延安,人们来自五湖四海。革命者各自的经历、情趣不同,但是共同的革命目标把他们融合在一起。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不谋私利,不怕牺牲,涌现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张思德、白求恩„„,小米加步枪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73bb16c16fc700abb68fc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