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文本解读 清溪中心小学 曾敏如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个主题单元“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中的开篇之作。课文主要讲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无比仇恨。文章主要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写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二是写强盗们怎样肆意践踏毁灭圆明园的罪恶行径。作者运用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的写作特点,使学生爱恨交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他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二、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在教学这一课文的时候必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语文学习知识和能力维度、语文学习方法和过程维度来安排课程。针对这一情况,我觉得本课要完成的目标有以下几个: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对比、反衬和首尾呼应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篇课文时属于历史性较强的文章,如果课前老师没有准备充分的资料的话,学生学习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们要明确学习目标,理清思路,攻克重点和难点。我把重点难点归类为以下几点: 1、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2、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 3、课文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体会反衬的写法。 第一课时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运用所学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渗透方法的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段。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感悟,想象,直观的方法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反衬和首尾呼应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感受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难点: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乐学手册 四、教学方法分析: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情景交融法: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感环境中受感染体悟情感,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在授课中借用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比较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直接讲授法:让学生针对较难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更快、更有组织性地探讨问题,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激励、相互监督、相互评价,保证学习目标的达成。 3、以读带讲法:读是阅读中最主要的,教学生读通、读懂,自己从中获得知识比老师盲目灌输,效果要来得好的多。 除外,课文还应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让他们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7aaa68b1a37f111f1855b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