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习俗——登高野宴 登高野宴是重阳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可以说,是重九习俗的核心,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九月,秋高气爽,云淡山青,金桂飘香,黄菊送爽。时逢佳节,置身高处,极目远眺,满目翠绿之中夹杂着点点红叶,山风荡开胸襟,飘送着阵阵清香,使人心旷神怡,豪情满怀。因此,重阳之际,郊游登山,既可以陶冶情趣,又能够健身强体,激发爱国热情,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地面上最高的地方当数山.重阳节登高,本来也是要登山的。但不少地方是平原地带,四周没有山,那怎么开展登山活动呢?因此,在重阳登高的习俗形成之初,就把它叫做“登高”.而不“登山”。这样,问习题就解决了。 首先,顾名思义,“登高"就是去高处登临。那么,在当地找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高的地方就可以了。好多地方有塔,不仅高出地面,而且比一般的建筑物都高,因此塔就成了登高的理想场合。另外,古时城镇都有城楼,通常都很高,也是个可去之处。没有塔和城楼的地方,总有亭台楼阁,也可以替代,反正找一个比较高一点的地方,大家去登临一番,意思也就到了。总之,登高主要是登山,兼及登楼、登城、登塔等等,应因地制宜。 其次,登高就是寓意“步步高升”,这是旧时人们非常登高的原因所在。登高还特别受到老年人的重视。这是因为高,有“高寿”的 1 / 3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命。今天.我们在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有的地方把重阳节称为“老人节”或“敬老节",就含有这个意思。而且除了祝愿之外,还注入了许多尊老、敬老的实质内涵,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道德和新的社会风气,从而使古老的重阳节获得了新的生命。关于重阳登高的源头, 一般认为源于桓景避灾。北宋时有人说:“九日登高始于桓景。”明代也有人说:“九日登高始于费长房教桓景避灾。”从古至今持这种看法的人甚多。 其实,登高是一项古老的活动.起源于打猎。远古时代,人类以打猎为生,他们钻森林,爬高山,以猎取野物。此外,重阳之后就到霜降了,人们争先恐后地在霜降前上山采药,挖野菜。这也是登高的起源之一。还有,登山习俗的最初萌芽是古代祭祀山的仪式。古代祭祀神灵的仪式中有“望祭”的一项,属于郊祭的一种。《春秋公羊传》何休注载:“方望,请郊时所望,祭四方群神、日月星辰、风伯雨师、五岳四渎及余山川,凡三十六所。”《毂梁传》范宁注引郑玄云:“望者,祭山川之名也。”而望祭山川的最好方式莫过于登高。后来城乡别离,有些人脱离了生产劳动,也不再祭祀山川,于是,登山演变为娱乐活动,逐步形成了登高习俗。 重阳时节,天气初寒,人们不仅在肃杀的秋风中感受到季节的冷暖变化,而且在夏冬世界的升降中,难以适应,容易感染时疾。这样,重阳时节在古代被视为危险的时期。在神秘的阴阳观念占支配地位的古代,九九重阳意味着阳数的极盛,而凡事盛极必衰。人们认为重九 2 / 3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7f319db5a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