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答题纸 (2014—2015学年第 1 学期) 课号: 课程名称:唐诗宋词选读 改卷教师: 学号: 146310009 姓 名: 赵韵弦 得 分: 唐诗宋词之梧桐 唐诗宋词的艺术之美,是每个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中国人内心解不开的情结。它寄托在各种事物上,绽放着变幻的深远的意义和情感,以最切近而又最神秘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精神的历史,以最明显的表象和最莫测的本质挑战着人的智慧,以最崇高的承诺和最艰苦的承受塑造着人的心灵,因一个字麾集无数天才的激情:美。唐诗宋词便是这历史长河沉淀出来最美的结晶,是美的化身。 唐诗宋词常借各种意象,构成丰富多彩的意境,来表情达意,收到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令人回味不已。 所谓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在唐诗宋词的众多意象中,梧桐是唐诗宋词中一个备受青睐的意象。 唐诗宋词中的梧桐意象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内涵,作家在抒发壮志时,梧桐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在表达爱情时,梧桐蕴含的浓浓爱意,在怀友送别时,梧桐传着真挚的友情。梧桐这种高大的落叶乔木在诗人们的笔下是非常“专情”的,它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孤寂、冷清、落寞、 哀愁等情绪。梧桐入诗最多的大概要数宋词,而宋词中之梧桐最著名的莫过于南唐李煜深院中的“寂寞梧桐”和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两词均系国破家亡之哀音,而各有千秋。 亡国之前耽于享乐,亡国之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一般认为是他亡国之后所作。词的上阕写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西楼见残月,夜已深沉,顾影徘徊,不能入寐,其人之浓重愁情可见,再向深院望去,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多么清冷的环境啊!寂寞者实非深院梧桐,人也。这里的梧桐着上冷落凄清的色彩,这就是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一切皆着我之色彩”。后主此梧桐已是着上“我之色彩”的梧桐了。《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篇之一,此词通过残秋景物的衬托,抒写夫亡家破、饱经忧患离乱生活的深重哀愁,词中极力铺叙“乍暖还寒”、“晚来风急”的恶劣气候,“满地黄花堆积”的零落景色,更兼黄昏时刻点点滴滴在梧桐叶上的凄清秋声,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悲愁氛围,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梧桐”意象所表达寄托的意蕴多种多样,不一而足,有的传承古义,体现其文化内涵,有的又抓住其形、其色、其性等方面的自然特征,抒发创作人的情思,根据其观察点的不同,唐诗宋词中“梧桐”意象在名、形、性、影、声五个方面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具有深厚人文精神和重要审美意义的抒发性意象。 唐诗中最先起用“梧桐”意象的,恐怕当算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梧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蝉居于梧桐之上,此诗以梧桐树干的高挺清拔声响远播,暗指诗人志趣的高洁。苏轼在元丰五年被贬黄州时有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梧桐前着一“疏”字,更显梧桐树孤高独立,东坡先生卓尔不群的品性由此可见一斑。 桐木也可指品行高洁。“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孟郊《秋怀》)桐木是制琴的美材,峥嵘的桐木制成的美琴却弃置不被用,借此寄托了诗人苦吟一生而穷困一生的失意的悲哀。桐花也能对超凡的才能起衬托作用。李商隐在表现韩冬郎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的才能时写“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传说中凤凰喜栖于桐花遍野的丹山,所以桐花便成了俊才的生活背景。 时至初秋,梧桐落叶最早。因此诗人常有梧桐叶落而天下知秋的怀想。“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晏殊《清平乐》)平淡幽细的描绘中透露出淡淡的哀愁。“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耿玉真《菩萨蛮》)萧索之秋梧桐叶落,人去京师,闺中人怎不怅然失望?柳永《玉蝴蝶》中有“梧叶飘黄,谴情伤”之句,渲染出秋的萧疏、清幽和衰飒。把梧桐与秋联系得最好的是李煜的《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秋的味,秋的落寞以及无穷的艺术美尽情显现。 诗人常将梧桐和秋雨、秋声联系起来表达哀情。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引用已较为成熟。“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酸恻动人的意象婉转地描述了杨玉环死后唐太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晏殊《踏莎行》)景中有情,情景浑涵,合成一片,不露痕迹。以梧桐表闺怨的集大成者应是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雨除表怨情外,还在怀友人,述矢志,叙飘零中时有闪现。姜夔写给友人的《八归》中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刘过在《贺新郎》中道“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风颤”,贫士的失职之悲在秋风秋雨中真正愁煞人。邓剡《浪淘沙》“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述写了飘零之苦。 如今,每每听到秋风吹拂梧桐,常常让人产生凄凉的况味。这是历史上一个个文人的愁思缠绕在梧桐上,在后人心头投下的树荫,风吹过,都是心头的触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7f462942b160b4e777fcf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