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用数学总结核心观点 究竟而言,即使对韩非子“法、术、势”的内涵有研究者,也是各逞己见。而在对三者关系的理解上,则更加莫衷一是。“法、术、势”三者的关系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它是韩非思想的核心范畴,而且直接关涉对韩非思想取向的准确把握。 综观学界所论,在对韩非子“法、术、势”三者关系的理解上,有主张以法为中心的,代表人物是陈启天、任继愈、杜国庠等;有主张以术为中心的,代表人物是熊十力、王元化以及日人饭冢由树等;也有主张以术为核心或优先地位的,代表人物是谷方、高柏园等。与这三种观点不同,郭沫若则将“法术”并论,且称韩非子为“法术家”。在郭沫若看来,韩非就是把申子和商君二人综合了,而且更向前推进了一大段,而这种综合从远源上说,法家导源于儒,术家导源于老。与上述各有侧重的观点不同的是“并重论”,即认为“法、术、势”三者在韩非子的治世方略中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冯友兰、陈汉钦、王赞源等。渐久,“并重论”似已成了通说。在“并重论”的基础上,王邦雄提出了“三角关系说”,即“法、术、势三者相互补足、彼此助长之三角关系性”。而蒋重跃则提出了“循环互补说”。在他看来,“韩非之所以主张法、术、势三者要循环互补,是因为他看到了它们各自单独使用的偏颇,看到了它们各自内部的矛盾”。他进而认为,“法其实也需要势的补足,术也需要势的补足,势又需要术的补足,三者互为条件、互相需要、相互补足,存在着循环互补的关系”。陈蕙娟则提出了势、法、术“三合一体论”。其实,这些阐释,还是“并重论”,只不过换了另一种表述罢了。问题是,“并重论”看似全面,但实质上,它恰恰淹没了三者究竟以何者为中心这一把握韩非取向的关键,因而是一种近于肤浅的全面。只要深入系统研究韩非的政治思想,就不难发现:第一,在位次上应是“势、术、法”,而不应是通常的“法、术、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88ed5ef35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