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行甲人生笔记》:脚下虽有万水千山,但行者必至(转) 《在峡江的转弯处 : 陈行甲人生笔记》:陈行甲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2021-1-10 / 作者/云海 2016年,网上一篇辞职信《再见,我的巴东》热传,我第一次知道了时任湖北巴东县委书记的陈行甲。通过网上的文章,可以了解到陈行甲的主要事迹:高调反腐、网红书记、获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等等。很多人不禁好奇,在看起来仕途光明的县委书记任上,尤其是刚刚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为什么会选择辞职?人到中年,从体制内辞职以后,陈行甲会怎么发展? 要知道,2015年中组部评选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是自1995年首次评选时隔20年后再一次组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荣誉。最近,有人做了统计,在2015年获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的102人中,近六年时间里90%以上都获得了提拔,其中至少11人晋升副部。放弃这样的前途,无疑是遗憾而且无奈的。 2021年初,陈行甲的人生笔记《在峡江的转弯处》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陈行甲在书中用7篇文章,回顾了自己的童年与母亲、爱人与大学、矿山工作、清华读研、美国学习、巴东工作、投身公益等阅历。作者无意将该书写成回忆录,而是以自传体随笔的形式来书写,每一篇都是可以独立成章的主题。通过这些文章,作者回顾了在巴东县委书记任上的任职经历,披露了辞职的原委,以及辞职以后的公益探索。书中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让读者更为真切地感受到陈行甲为人处事中的那些理性思考和感性情感,以及他身上闪烁的真善美之光。 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说的,“我们那一代人都是草根”。这便是该书给人最大的感受。具体而言,在书中能读到三层意味。首先是“草根”出身的奋斗史。其次是一代人的印记。最后是理想主义的追求。 陈行甲人生上半场的经历,不得不说是励志的。从湖北的大山里,凭着聪明和勤奋,在1988年考上湖北大学数学系,毕业分配到基层的矿山公司、县经协办、外贸局上班,不到30岁就已晋升到正科级,履职县团委和乡镇镇长。2000年赶上国内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教育试点,考上了清华大学,两年后毕业赶上湖北省出台吸引人才政策,回到湖北基层担任副县级职务,此后又通过选拔被省委公派赴美国留学。2011年从宜都市长调任巴东县委书记。这样的履历,算得上漂亮,尤其是从政履历可谓仕途顺畅,“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更是前途无量的加分项。对于一个从深山大林里走出来的年轻人而言,通过自身的努力,善于抓住关键的人生机遇,这种草根逆袭的故事总是能够鼓舞人心的。 至于写作本书的初衷,作者坦言,他试图写出他们那一代人的酸甜苦辣。70后这一代人很幸运,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变迁。在该上学的年纪,赶上正常的教育秩序得以恢复,在全社会思想解放的年代里上完中学和大学;参加工作以后,多元的社会让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机会。“改革开放的春风让我们这些偏远山村出生长大的孩子,也可以迎来人生的春天。”相信作者书中讲述的经历,容易引起70后们的共鸣。 而本书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则是作者践行心中理想的勇气和韧性。不论是在巴东县委书记任上的为民办实事、整治干部队伍作风,还是义无反顾地与腐败分子做斗争,以及转身公益以后为了弱势群体奔波,陈行甲都表现出“到中流击水”改变社会的理想主义,以及为实现理想坚持到底的勇气和韧劲。这每一个豪迈的梦想都不容易实现,但作者坚信,“脚下虽有万水千山,但行者必至”,“我选择的这一条,我要一直走到天涯”。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行动宣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89faccae3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