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现状及对策 作者:刘亚莉,朱曼迪,任龙,等 来源:《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第13期 摘要:通过对辽宁省部分实施单独招生考试院校的调研,分析目前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及单招生学习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 中图分类号:G42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46(2018)13-0042-02 到2017年,辽宁省实施单独招生考试的高职院校已达42所,为了突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特色,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选拔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特殊才能的毕业生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继续学习,我省教育厅相继出台多个文件,以确保单独招生考试顺利高效进行。经过十年的单独招生考试后,高职院校的单独招生考试越来越受到教育各界和家长、学生的关注[1]。本文通过对2017年实施单独招生考试院校的18名教务处长进行问卷调研,分析高职院校在单独招生(以下简称“单招”)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和对策,以促进选拔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和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及特色。 1单招考试现状 1.1生源较为局限,各院校尚未有实质性突破 辽教发[2013]70号文件指出:单独招生对象为符合当年高考报名条件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应、往届毕业生。部分面向艰苦行业或具有特殊岗位需求专业的招生对象,经批准可以招收具有高中同等学力和工作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辽教发[2016]17号、[2017]16号文件也基本延续这种政策。但调研发现,高职院校生源主要为符合高考报名条件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没有学校从有经验的在职人员中招生,生源较为局限。 1.2考核形式单一,不能完全体现考生的职业倾向 所调查的14所院校考核形式为文化课+综合素质测试,占77.78%,考核内容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4所院校增加了有行业、企业参加的面试或技能测试,占22.22%。说明大多数学校还是以书本文化知识考核为主。 1.3单招设置的专业,不能完全选拔适合的学生 调研发现高职院校设置单招的专业,60%的院校是因为普通招生生源不足,想通过单招弥补专业生源不足;不到40%的院校是因为所设置的专业性较强,需要进行技能或面试遴选。有的院校专业技能强的专业,因生源好等原因不设为单招专业。 1.4单招生学习意愿不强,职业适应能力有待提高 在对单招生和普招生入学后各方面的比较中发现,77.78%的学校反映单招生学习意愿、学习能力、自我约束力等方面不及普招生;对其动手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需要加强培养和关注。 2原因分析及对策 单招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选拔途径,打破了传统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同时也赋予了高职院校更大的自主权。但是针对现状我们也必须找出原因,以便更好地开展单招工作。 2.1单招政策没有完全放开 在入学资格中,虽然政策上允许在职人员参加单招考试,但对于这类人群,在入学之后因为有工作,不能按照学校的要求上课,存在太多学习和工作冲突的矛盾;另外,学校另行开班也会增加教学成本,因此学校没有面对在职人群展开单招。但如果学校转变人才培养理念,与企业选录员工相结合,以现代学徒制的方式,按照某一专业100%单招计划用于企业人才培养,提高企业员工学历水平,在对企业单招生的培养过程中,校企成本分担,即可解决学校运行成本问题,并在招生范围、报名制度、录取机制、考评方式等方面进行一些有益探索[2,3];同时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急需人才培养的问题,达到双赢。 2.2宏观管理,加大对单招的投入 单招考试由高职院校自行出题、自行组织,由于考试级别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进行专业的职业素质测试、面试将大大提高成本和难度,而单纯的一套考卷用于全体考生就会大大降低难度,所以高职院校愿意选用相对轻松的考试方式,化繁为简,既完成了单招任务又节约了成本,但是却违背了单招考试目的在于以“最适当的方式,选择最适合的学生”[4]。如果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对单招关键环节提出要求的同时,也有适当投入,高职院校必将有动力进行深入的考试改革,在考试内容上,体现职业教育特征和职业素质要求,以选拔有专业潜质的学生。 2.3通过教学改革,强化单招生的学习意识 为吸引更多的考生报考,招生学校往往放置1~2个特色专业,但更多的是学校普招生源不足的专业,以便于录取时进行调剂。另外,从近几年的招生情况看真正报名参加单招考试的学生基本上是参加高考没有任何希望的学生,其中相当一部分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能力较差及有不良学习习惯[5]。这些均凸显招生“入口”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这就使得教学中单招生不能和普招生用同样的培养方案,要依照培养目标采用分类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让学生都能有成就感,逐步培养其对专业的兴趣。 总之,单招考试在引导普通高中毕业生合理分流,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多元选拔录取机制、落实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但是优质生源的需求与供给,生源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也凸显出来。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在相应财务和政策支持的前提下,还应出台符合高职特色和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招生方案,在选才标准上突出个性化和区域化,在招生方式上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在培养方法上具有分层性和职业性[6]。 参考文献: [1]蓝洁,唐锡海.中国高职单独招生改革十年的回顾与检视[J].职业与教育,2016(12):10-13. [2]周刚.高职单独招生与企业订单选录员工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克拉玛依学刊,2014(6):18-22. [3]周圣贡,胡皛.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与企业订单选录人才相结合的考试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6(8):275. [4]刘晶,郑飞.我国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现状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28):74-75. [5]简祖平.高职农林类院校单独招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8):78-80. [6]温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5.?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8c41528bb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