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连”字义 高中语文教科书选入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其中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之“连”字失注,今试说如次: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第578页)对此诗的鉴赏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从这两句诗的构思和词语说,杜甫大概是借用了南朝江淹《恨赋》里的话:‘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清人朱瀚《杜诗解意》说:‘“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说得很对,但是,有神的并不止这两个字。只看上句的紫台和朔漠,自然就会想到离别汉宫,远嫁匈奴的昭君在万里之外,在异国殊俗的环境中,一辈子所过的生活。”这段话对这联诗的赏析不可谓不详细周备,但仍然没有能够落实到字词上来。 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503页)对“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注释,也引用了江淹《恨赋》(仇注误作《别赋》,《别赋》也是江淹的名作)的“明妃去时”几句,又引用了朱瀚的话:“此诗连字,即无极意。春冢句,即芜绝意。”很明显,朱瀚是在引用《恨赋》来解释杜甫的诗句。我们认为,如果引用《恨赋》来解释杜诗的意义,当然是不错的(《唐诗鉴赏辞典》即是如此),而引用它来解释字词的具体意义,则无理无据了。 检《辞源》合订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662页)“连”字条,共列有十个义项:1.联合;2.连续;3.流连;4.姻亲为连;5.四里为连,十里为乡;6.十国为连;7.艰难;8.徐;9.铅、通“链”;10.姓。其中并无“无极”之意,可见朱瀚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杜诗的“去紫台”、“连朔漠”,据结构和诗意来看,应该是两个动宾短语,在一句中构成两层相递进的意义。“去紫台”之“去”是离开的意思,而“朔漠”是昭君之所至,如果把“连”字解释为连接、连同或连续(“无极”)之意,则等于把“紫台”和“朔漠”都做了“去”的宾语,句子就讲不通了。而诸多选本,或对“连”字根本不作解释,或是错解误解,正因为心中横亘有此“不通”之意! 笔者认为,“一去紫台连朔漠”的“连”字当据《辞源》“姻亲为连”来解释,即“缔姻”意。《辞源》解释“姻亲为连”,引用了《史记》卷一一三《南越传》:“其相吕嘉年长矣,(相三王,宗族官仕为长吏者七十余人)男尽尚王女,女尽嫁王子兄弟宗室,及苍梧秦王有连。”(括号中文字为《辞源》未引而笔者补足的)今据台湾六十教授合译的《白话史记》下册(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994页)翻译如次:“他们的宰相吕嘉年纪很大,(辅佐过三个王,他的宗族当重要官吏的有七十多人)男的都娶王的女儿,女的都嫁了王子的兄弟和宗室,同时和苍梧秦王有婚姻关系。” 这里译“连”字为“有婚姻关系”,说明“连”字有“缔姻”义,渊源有自,用以解释“一去紫台连朔漠”之“连”字是有文献根据的。据此,“一去紫台连朔漠”句的意 思就可以理解为“(王昭君)离开紫台,缔姻朔漠(嫁到匈奴去)”,这样,不论是语法,还是诗意,理解起来都很通畅。 可见,用“缔姻”来解释“一去紫台连朔漠”的“连”字,既有文献根据,又切合具体语境,最为准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8d82ec3fb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