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赏析 不是所有的爱都能像母亲的爱一般,在原地痴痴等待,张望。她在我忽的截瘫了双腿之后,坚决而隐忍地为我撑起一片天地。我出门,也许未曾注意到她嗫嚅的唇;我回头,也许未曾凝望他焦灼的眉;甚至她蹒跚着步伐,在一片蔓草荒芜的泥土中寻找那个不幸的儿子时,我看见了她,却未曾开口叫住那个忐忑不安的母亲. 文中,母亲的话语只被作者母亲引用了一次,但正是从这句话中,我读出了很多。“出去活动活动”这是一位谨慎的母亲,在她双腿截瘫的儿子而耳中心中,一切有脚、腿的东西都是禁忌,是触碰不得的.正如作者在另一篇散文中写道:母亲说:“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那后文中写道,母亲脸色立变,拉了帘子走出门去。故而母亲这句话中,用“活动活动”而非“走走逛逛”。足以看出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体贴. 再看下半句“去地坛看看书”母亲当时明知道我在地坛胡思乱想些什么。有死亡,有关于人为什么活着,她执意、刻意不提及我对生死的念头,或许是在自我安慰与祈求,但我相信,她更是在潜移默化中给儿子开导——看看书吧,书上有广阔的世界,有高于生死的灵魂在用笔墨歌唱,不要去执念于生死,而是坚定的生活.这样的思想,作者在第一部分中便已有所体现。 最后那半句话,则真的是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了。她说挺好,好在哪儿呢?好在她的儿子天天呆在地坛中,让她白天黑夜的都无法安心吗?好在她的儿子愈发地沉默,对这个世界充满疑惑吗?不,当然不是,她只是一心考虑着儿子,怕儿子有天顿悟,心存对她的内疚。就像下文中,作者写到:实际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 这是母亲几近无言的爱呀!文中最后一句话中写道: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为何不用呼唤?除了脚印与车辙都是印在土地上的痕迹这一明显的共同点之外,还有可能就是我想说的:呼唤有声而脚印无声。母亲的爱显然是寡言的。她默默地寻找,只要瞥见她儿子还好好的活着,那就足够了。对她来说,远远地望着我,也就欣慰了。至于脚步,则是她留下的唯一痕迹,或许也只是带给我思念的唯一寄托,毕竟,那时的我执意不去喊她,匆匆闪过的是她焦急的目光与蹒跚的背影。 现在的我,开始悔恨.为何当初没能再多爱她一点?一切的内疚。将永远埋藏在我一生中,在那些车轮与脚印交杂的痕迹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8fc0006dd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