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理论——《情书》

时间:2022-07-11 02:19: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试从符号学角度赏析电影《情书》



信书里的回忆,雪地里的呼唤,岩井俊二以自己独特的诗意风格讲述了一场关于青春的爱恋。导演岩井俊二的影片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独特的用光、用色、构图、音乐、声音等酝酿出了画面版的“川端气韵”,同时也使影片带上了深刻的符号烙印。本文试从电影文本的符号元素入手,分析影片的组合段运用、能指与所指、镜语风格等方面,从而对影片《情书》的符号体系进行详细解读。



一、电影符号学理论浅析

“影符号学认为,电影亦是一种语言,语言学是电影研究的一种科学工具,

1电影符号学的研究兴影并非是对现实的原样摹写,而是具有约定性的符号系统。

起于法国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与瑞士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一脉相承,它将电影视为一种全新的符号系统,尝试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其能指与所指以及结构形式,代表作为法国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安·麦茨发表的作品《电影语言系统还是语言》一书。但仅从结构主义语言学角度对电影进行符号化定义与赏析存在着种种缺陷,60年代末期,电影符号学理论取得了新的突破,“电影研究的主题在结构主义思潮内部从电影语言研究转到意识形态研究,从社会深层结构研究转到心理深层结构研究。2不久之后,意识形态理论和精神分析学也进入了电影符号学,代表作是麦茨出版的《想象的能指》一书。至此,电影符号学理论分化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基础的第一电影符号学,第二阶段是以心理结构为基础的第二电影符号学。

二、从电影符号学角度赏析电影《情书》 (一)八大组合段

在电影符号学的研究中,法国符号学家麦茨的理论使电影研究形成了一个更科学系统的领域,为电影文本分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和方法论,其中八大组合段理论便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理论贡献。笔者以影片《情书》为例,运用八大组合段理论对电影的文本进行重新解码。

1.描述组合段

“描述组合段即影片能指层面上显示的连续形象,它能体现一种有序的时间关系。3描述组合段重在“描述”,而非叙事,它是对客观事物与情感的一种时间再现,却不是推动故事发展的矛盾动力和必不可少的情节,然而导演岩井俊二鲜明的个人特色使电影《情书》的镜头中多次出现对环境的刻画以及对物象的描摹,因此描述组合段成为其电影文本结构的重要特色之一。《情书》在影片开端运用一个固定长镜头对雪山雪景进行了详细的刻画,女主人公渡边博子在镜头中从特写、近景,逐渐消逝为天边的一个小黑点,画面构图写意自然,带给人一种写意山水画般的美感,场景的刻画带给人一种纯洁、神圣的心理感受,影片中对于阳光这一自然景色也进行了人为的镜头描述,比如少年男主人公藤井树依靠在白色的墙边看书,斑驳的阳光照射在他的身上,窗帘翻飞若隐若现,体现一种年



1 2

李幼蒸主编,《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三联书店,2007年版 李幼蒸主编,《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三联书店,2007年版 3 胡亚敏,《叙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少的清纯与温暖。

2.插入组合段

“插入组合段是通过照明效果串连起回忆等镜头序列,4一般运用摇镜头、淡入淡出、融入融出、划入划出等技法对镜头序列进行组接。影片《情书》是一部充满了回忆情节的纯爱电影,故事内容充满了女藤井树对少年男藤井树的事迹的回忆与怀念,因此插入组合段成为其电影文本结构的重要叙事段落。影片中女藤井树在与博子的通信过程中,画面以画外音的形式呈现出信件的内容,随后影片中便出现信中的回忆的少年时光,这些内容都属于插入组合段的内容。

3.交替叙事组合段

交替叙事组合段的镜头队列是指运用交替蒙太奇的手法进行叙事的排列组合,它不是按照平铺直叙的线性叙事进行阐述,而是综合观照两处时空中的景色、人物与事件,影片《情书》中交替叙事组合段的叙事段落占据了影片的大比例,同时也是影片冲突展开、叙事引人入胜的关键点。电影《情书》中,女藤井树与博子两处时空在传递信件的过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博子在查明男藤井树对于与自己长得十分相似的初恋的美好感情时寻找自己的感情寄托,女藤井树在信件的回忆过程中终于发现自己当年的感情并不是一厢情愿,男藤井树在借书卡背面留下的少女肖像便是对于那段无疾而终的感情的最好证明与回应,也是她多年以后收到的最动人的情书。故事在两个本不相识却因为男藤井树而相关联的两位女主人公之间展开,空间交错,时空轮回,酝酿出一种诗意。

4.线性叙事组合段

线性叙事组合段是最常见的叙事结构,它按照时间顺序对故事发展的情节进行顺序排列,而不在叙事过程中穿插其他情节来打破这种连贯性,这就是麦茨八大组合段中的线性叙事组合段。自然,《情书》中自然大量运用了线性叙事组合段,少年男藤井树即将转学之际,将自己从图书馆借的书交给了女藤井树,发现女藤井树尚在守孝期间时,对于即将出口的爱恋欲言又止,最终只能骑着单车离去,这便是男藤井树单方面告别的情节,导演在线性叙事中展现出少年人特有的青涩与婉转,让人动容,也使人遗憾,线性叙事并不意味着叙事上的平淡无奇,在导演的操作下,叙事内容仿佛涌出的甘泉,清冽而隽永。

笔者并没有将八大组合段的所有内容进行概括,而是与电影《情书》相对,挑出了最能体现这部电影的四类组合段类型进行阐述,从而对因影片的叙事结构进行深入的解码。 (二)能指与所指

“索绪尔认为,符号本身由两部分组成,即能指(意义载体)和所指(概念或意义)5能指与所指是一种语言符号的两个方面,能指构成表达层面,而所指则突出内容与意义层面。电影《情书》在导演的镜头中,无论声光色还是人物行为都具备了丰富的所指含义。影片画外音参与了叙事,比如片尾女藤井树没有寄出自己的最后一封信,然而那种幸福的暗恋之情已经盈满屏幕,淡淡的钢琴曲《小小的幸福》响起,歌曲名已经非常准确地表达出女主人此时此刻内心的情感,这些声音符号作为能指参与叙事,同时也有其丰富的所指含义,营造出一种唯美与诗意的氛围。在用光方面,前文中在描述性组合段中已经谈到过,男主人公藤



4

胡亚敏,《叙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 [法]法克坐斯蒂安·麦茨,《电影符号学中的几个问题》,李幼蒸主编《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三联书店2007年版


井树站在窗台前看书,斑驳阳光照射在他的身上,白色窗帘摇曳起伏,平添一种宁静唯美,作为自然景色的斑驳阳光在镜头中延伸出一种纯情与温暖。在用色方面,导演采用了鲜明的对比用色,比如影片开头的众人所穿衣服的黑与雪山的白形成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肃穆和庄严。而在影片中,博子在连绵起伏的雪山中不断地呼唤“你好吗,我很好”,她穿着橘色的毛衣,与雪白苍茫的大地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冷暖色调的对比,从而突出了博子的生命活力,从能指意义上而言,子穿着暖色调的上衣问候自己曾经的恋人,而从所指意义上分析,则表现出博子此时内心澎湃的感情,表现出她对未婚夫深深的爱恋以及祈求新生的愿望。从主题方面分析,博子与女藤井树的信件交谈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所指意义,博子不仅是在挖掘自己未婚夫过去的情史,她更渴望从未婚夫初恋身上寻找感情的慰藉,从男女藤井树的故事中弥补自己与恋人未能修成正果的缺憾,她在雪地上奔跑、呼唤,雪地、雪景在此刻都是男藤井树的符号化身,博子与雪山的交流,其实就是与自己未婚夫的告白。 (三)镜像理论的运用

第二电影符号学理论中引入了精神学、理学等诸多内容,拉康的镜像理论是第二电影符号学的重要内容,他认为自我建构离不开自我对于镜中影像的认同过程,人是一种自恋的生物,而镜像阶段又是一个自我欺骗的阶段,人对镜中的自我充满了迷恋,却无法掌控自我,在苦苦寻找自我的同时,却发现镜中的自我总是外在于我们作为一种他者而存在。男藤井树暗恋女藤井树,后来又与现在的妻子博子相恋,博子在与女藤井树通信过程中,逐渐发现两人在外貌上极其相似,其实对于男藤井树而言,女藤井树与博子其实就是一人,博子作为女藤井树的镜像而存在。这种镜像理论也可以运用在男女藤井树的故事中,博子在信中对女藤井树提到:“那个借书卡上的名字其实是你的吧。男藤井树借出各种书籍,然后在借书卡上留下自己的名字,然而男女藤井树两人同名,这也可能是男藤井树暗恋女孩不敢表达,只能不断写下女方的名字来宣泄这种感情,对男藤井树而言,同名的女藤井树便是镜像中的另一个自己,相互暗恋,不敢表达,迷恋镜像中的自我,但镜像中的自我却始终作为一种他我存在着。

笔者运用符号学理论对电影《情书》进行了赏析,从八大组合段方面对影片故事内容的队列镜头进行了解读,从能指与所指、镜像理论方面对影片的内在含义进行了挖掘,从而对导演的诗人气质与唯美影像具备更加深入的认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93db47dd8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