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周亚琼 来源:《财会学习》 2018年第27期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尤其是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无论是在内涵发展,还是模式构建上都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为了确保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加强财务管理建设则是内部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但是目前从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依旧突出。本文从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出发,结合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弊端,对如何促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其具体工作主要是通过计划、决策、控制、考核、监督等活动对资金运动进行管理,以提高资金管理效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财务管理在国有企业内控建设中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加强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一方面能够从微观角度能够推动国企的业务发展,提高国有资产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其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能够从宏观角度维护市场竞争环境的公平、公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我国经济转型输入新的活力。但是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效果却不尽人意,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弊端也成为影响国有企业全面发展的关键。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一)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制度上的缺陷是目前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主要制约因素。制度的构建并不是只停留在文件层面,还需要真正渗透到实践中来,但是目前在国有企业管理中,制度形同虚设的问题却比较突出,例如企业内部虽然设置了财务监督部门,但是更多的是只有制度规范,而缺乏实施细则,其执行力大打折扣;预算管理制度同样如此,其在编制、制定、评价等环节乏力,使得国企内部资源的配置方案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 二) 资金管理存在问题 目前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问题是多方面的,例如在筹资过程中,资金缺乏使得扩大规模难以实现;在固定资产管理不善,使得大量资金难以进入到流通环节,造成了资产管理结构不合理;资金运行风险普遍存在,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手段;分散、搁浅或重复投资的情况使得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等等。针对此,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充分注重资金管理。 ( 三) 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 监督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但是目前在很多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传统的财务监控手段已经难以应对当前复杂的经济管理现实。尤其是在信息化财务管理不断推进的情况下,国有企业依然固守着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造成严重的监督漏洞,尤其是对集团企业而言,其在监督方面缺乏信息支撑与完善的过程,必然会削弱对下属企业的控制,影响财务监控制度的实效性。 ( 四) 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 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目前在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人才的综合素质却有待提高,如财务管理意识不足,责任心不强,在实际工作中相互推诿;缺乏对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充分认识,对于财务转型仅停留在软件的操作层面,缺乏数据分析意识和能力等;人才管理制度不健全,对财务人员的培养缺乏系统等等。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财务管理人员难以充分发挥其创新管理作用。 二、国有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相关对策 ( 一) 转变管理理念,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与创新是提高财务管理效果,提高国企内控水平的基础保障。具体来讲,国企内部应加强监督机制的构建,根据国企的经济地位,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对各个经营环节制定监督控制点,让各个岗位、每一项业务的经济活动都能够在制度监督下有序进行,让国企内部逐渐形成一个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财务制度体系;加强管理责任制度的建设与落实,确保岗位责任能够落实到人,避免财务管理中出现越权、推脱、扯皮等内耗行为,即使追求相关责任人的失责行为,用严格明确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预算管理,预算是财务资金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国企在财务管理中应建立全过程预算理念,将各个管理环节、各个内部管理人员都纳入到预算体系中来,运用当前大数据分析优势,做好财务编制,指导财务管理过程,加强对财务预算过程监督,提高执行效率,体现预算在国企内部控制中的权威性。 ( 二) 加强资金管理,优化国有资产结构 资金运行是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体现,做好资金管理也是国企优化财务管理效果的关键。基于此,国有企业应将资金放在核心位置,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对国企内部的资产结构进行优化,确保资产的保值与增值,控制国有资产的损耗。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理念,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新常态的经济发展现实做出科学决策,对于不同类型的资产做出差异性规划,例如对于长期闲置的固定资产进行出租或出卖,利用效益较好的资产做好融资行为,扩宽资金来源,降低资产管理成本,提高资金管理效率。此外,在融资、投资的过程中,国企也应不断优化资本结构,利用增量资金实现对资本结构的扩张,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工具;同时利用存量资本,实现对国企资本结构的战略管理,在确保资金流动顺畅的同时,也能够为国有企业的转型与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 三) 完善财务监督,完善市场经济环境 财务监督是为了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健康运行,控制企业经营风险,维护市场竞争环境公平公正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财务监督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有资产的配置效率,因此,做好财务监督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在具体实践中,一方面国企应不断完善内部监督工作机制,对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预算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对外担保、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内部审计、责任会计、财务会计报告等各个环节建立系统的监督管理规范,从制度层面控制国企内部资产的流动、使用等,消除财务管理中的违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做好外部监督,国家财务部、审计机关应加强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监督,通过定期审计检查等行为审核经济决策,资金的流动、固定资产的管理等情况,避免监守自盗。这样才能让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够在内外监督中不断完善,进而实现国企的转型、创新与持续发展。 ( 四) 注重人才培养,推动财务管理转型 当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面临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人才成为企业转型中的关键要素,因此,国企要想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必须要对新型财务管理人才做出全面培养。首先,明确培养目标,根据当前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要求,对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进行规划,细化人才在专业技能、思想素养等方面的目标,提高其执行效果;其次,夯实理论基础,根据复合型人才专业发展需要对基础会计、中级会计等理论课程学习效果提出要求,确保人才的再教育能够在扎实的理论下进行;再次,培养过硬的实践技能,国有企业应注重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尤其是信息化会计处理工作的能力;最后,完善人才考核制度,根据绩效考核指标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果制定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以调动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总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加强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为企业各项业务保驾护航,同时还能够提高资金利用率,为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提供良好的空间。但是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点,其在财务管理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威胁到了国有企业自身的发展,更是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针对此,国有企业管理者应注重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完善资金管理结构,做好财务监督管理,建设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让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逐步实现转型,进而发挥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9a6fb79f1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