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改变日本“手食”历史

时间:2023-04-19 16:50: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筷子,改变日本“手食”历史

人对滋味的认知相当主观,就像人对颜色、气味或美丑的感受一般。一地一口味,某个地方的人,饮膳时非此不欢的事例比比皆是。正所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中国筷子输入日本,是继中国稻作农耕、汉字输出后,日本文明进程中划时代的重大转折,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被日本学者称之为“日本人的生活革命”。日语以汉语原创词“箸”为中心词二度创造的词组数以百计,形成多彩多姿的箸文化,“箸”成为日本世俗生活中象征着和谐、富足、健康、平安等诉求最具典型意义的文化符号。



在遣隋使来到中国之前,日本人对“箸”还一无所知,只能靠用手抓食物吃。公元607年圣德太子(574622)遣小野妹子一行12人使隋。小野妹子一行受到中国主人的热情接待,在隋朝宫廷的宴会上,日本遣隋使第一次见到了银箸及汤匙等餐具。608,小野妹子一行12名遣隋使回国,中国政府派出国使裴世清陪同前往。中国人发明的且流传到日本的工具实在太多,难以一一详述何时、何地由何人传入。我国史书几乎都忽略了筷子传入日本的历史细节,但据日本的《箸文化史》记载,是来自筷子故乡的裴世清使团促成了日本宫廷宴会第一次使用筷子,们是改变日本“手食”历史的推进者和见证人。



日本在朝廷宴会上采用“箸食制度”始于圣德太子。日本宫廷在欢迎隋朝国使裴世清的宴会上使用“箸”及其配套的汤匙进餐,日本学者谓“此乃日本朝廷举办欢迎宴会上首次正式使用‘箸’就餐的记录。”由此,箸成为一般民众就餐的工具逐渐进入到日本的千家万户。而“箸”在日语中也有着丰富的文化意义。从词汇学的角度分析,


“箸”读音相同的三个词是附加在日语“箸”中文化意义的明证:



1、端,指制作箸的材料仅是其局部或言筷子形状。日本箸基本沿袭中国筷子的“首方足圆”形或圆柱形,认同儒家文化。端,汉语又是端庄、端正,义既为箸形态端正,也是要求拿筷子举止要端庄。日语音读的“端”,词义与汉语端正相同。



2、鸟嘴,比喻箸纤细灵活,如鸟嘴一样的“尖嘴筷”,使用起来犹如鸟啄食一样。日本箸受隋唐时代中国筷子的影响,加以改进后通常是首粗足细的圆锥形。这种如鸟嘴一样的“尖嘴筷”源自两国副食不同。汉民族的副食有猪牛羊肉,粗头筷子显然可以满足这一需要。日本四面环海,决定了日本人喜食鱼类,是众所周知的食鱼族,明治维新前几乎不吃四脚动物。所以,日本人喜用前端又细又尖的圆锥形箸。



3、桥,就箸的作用而言。盛在碗中的食物与就食者的嘴巴之间,要一个“媒介”才能进食,筷子的作用如“桥梁”,但就餐时忌讳把筷子横摆在餐具上。这种习俗是由于筷子又是逝者到达“彼岸”的桥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a5710496d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