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苏轼排第几 苏轼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洵之子,苏辙之兄,父子三人并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轼则排第四。 轼的愿意是车前的扶手,虽然默默无名但是扶危救难,不可或缺,苏轼之名便是取的这个意思。苏轼为人豁达率真,喜欢广结好友,喜欢美食与品茗,也喜欢出游山水之间。二十一岁时与弟弟苏辙随父入京赶考,二人均及第,深得欧阳修的赞赏,在京城名噪一时。苏轼起初仕途还算平顺,但苏洵病逝,兄弟二人回乡守孝,归来之时,王安石开始变法,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此仕途开始不顺,屡次遭贬谪,流放多地。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有非常高的成就,属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合称“苏黄”。写得一手好文章,又工于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作品传于世,可以说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公元1101年,苏轼在常州过世,享年六十五岁,其子苏过尊其遗愿,将他安葬于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宋高宗赵构即位后,将苏轼追赠为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代表作 在他的前半生中,作品还是大多以小儿女的情思为主,想念亲人,想念故土,希望能与家人团圆,在人生的最黑暗的时候,盼望有一丝丝温情温暖他那受伤的心灵。在这个时间段,他的代表作以《水调歌头》这一类型为主,《水调歌头》便是代表作品。 在水调歌头里,苏轼经历了人生的一次大风浪,政途被贬,离开故土,离开家乡,心中的无限抑郁郁闷,愁死不能得解,正值中秋佳节,身在异乡离开亲朋好友,小酌三五杯后,看着天上的月色,诗性大作,便写下了那千古传颂之作,抒发了自己对亲人和故土的深深思念之情。 在他的后半生中,作品整体风格便彻底转为了豪放大气,更加关心国事,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为国分忧的理想。于是,在这个时间段,他的 第 1 页 共 2 页 作品均以对大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抱负,代表作以《念奴娇》系列为主。 在这一代表作中,苏轼通过上半部分对宋朝时期祖国山河的描述,那豪迈之情如滔滔江水,真是令人十分神往,在下半部分中抒发了自己热爱祖国之情,并对自己壮志未酬的遗憾之意。 苏轼的资料 翻阅各种记录,关于苏轼的资料的确很多,但是确显得杂乱不堪,下面通过整理归类,从几条索引线来看看伟大学者苏轼的一生。 根据人物线,可以这样来描述苏轼。苏轼,字子瞻,也称东坡居士,随着时间推进,到了后来,苏东坡这个名字反而比苏轼显得名气更大,人们也只记得苏东坡这个名字了。苏轼在家中并非独子,正史中并没有详细的记录苏轼排行第几,有几个兄弟姐妹,但却因为他的父亲和他的弟弟名气很大,被人们默认为家中只有两个儿子,苏轼排行第一。但野史中关于苏轼的兄弟姐妹的描述却并非如此,苏轼家中除却弟弟苏辙以外,还有一个更为有名的妹妹,名字不详但外人皆称呼她为苏小妹,也是一大才女,可惜早年因病去世。苏轼一生共有三任妻子,姓氏皆为王姓,与第一任妻子的感情最为深厚,但却是第二任妻子陪伴他经历了更多的风雨波折。 根据时间线,苏轼的一生经历了起起落落无数。从他赶考题名,到赴任就职,这为他的第一起。而后因进言针砭新政弊端,得罪大臣王安石政途被贬为他的第一落。苏轼被贬并未磨灭心志,在杭州任官时依然尽心竭力为百姓谋福,为朝廷解忧,仕途逐渐也慢慢有所起色,是为他的第二起。但却经过有心人对他诗词的刻意歪曲,被朝廷问罪并且遭遇牢狱之灾,此为他的第二落,也是他人生的最低谷。而后,虽然复为朝廷,但终其一生在政途上终究没有太大的起色。 第 2 页 共 2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abf50c075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