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读书笔记

时间:2022-05-03 20:36: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一些认识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读书笔记



前言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新中国建设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成果,它反映了以毛泽东为中心的党中央领导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对于国家与社会建设的深刻思考,也充分体现出毛泽东个人以矛盾斗争为核心的哲学思想。这一讲话虽然产生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是毛泽东基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而对于重大问题做出的回答,但如果将其放置于今天的中国社会中重新审视,往往能够获得富有价值的新的认识。



眼下的我们处在一个激烈转型的社会中,中国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走到今日可谓成果显著,然而成绩的背后则潜藏着令人堪忧的隐患,我们深切体会到多种社会矛盾的加剧。们在物质利益的满足中也开始对于政治与社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期许,思想的多元也冲击着过去单一的政治话语体系和既有的社会价值观。诚然,认识今天的问题需要与时俱进的眼光,但另一方面,在对当下社会中政治问题、社会问题进行探讨之时,也应该回溯历史,重新回到历史的背景下重新认识。这恰恰是我在阅读这些经典文献的过程中一点深刻的体会。

正文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贯穿全文的基本思想是把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围绕这一主题,毛泽东在谈话中涉及了肃反、农业合作化、工商业者、知识分子等12个方面的问题。这些论述虽看似彼此独立,实则均是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同方面的重大问题。



讲话分别阐述了各种类型的人民内部矛盾及处理各种矛盾的方针政策。在政治上,应区分两种矛盾,用民主的方法,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作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而在经济领域中的矛盾则依据发展生产,统筹安排,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科学文化上的问题,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而民族关系中的矛盾,应采取加强民族团结,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方针。在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应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在这之中,毛泽东对于科学文化的态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理论重点。笔者之所以这样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科学文化领域与意识形态问题具有直接而紧密的联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共产党一直将事关意识形态的问题置于重要的地位,将其看做是事关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党的领导的关重大问题。其次,在物质需求不断获得满足的今天,这个国家的人民开始在政治、文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与客观的现实存在着显著的差距。最后,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每一步前行的举措都面临着多方的阻碍,而在这诸多阻力中,关于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在今天重新审视《正处》一文中毛泽东关于文化科学领域的思考是必要的,也是具有重大价值的。



如果仅仅就字面意思来看,我们对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理解也许会出现偏差。因此还是应该将其放在原有的文本中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毛泽东在《正处》一文中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是“基于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是在“承认社会






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里所提到的矛盾,包含不同思想间的碰撞的内涵,具体说来,主要是马克思主义仍然面临着各方异见的冲击,并未被所有人所接纳和认可。正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论断。



《正处》文中对于这一说法的解释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文中还指出:艺术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这些观点的核心思想,实际上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不同的思想放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充分竞争,毛泽东相信,只有经得住不断考验的东西,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他也相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经得起考验和质疑的,在比较与竞争中,马克思主义不会示弱,反而会越发强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这样的认识能够体现出其对于异见的包容,但更多地则体现出的是其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正确性和生命力强大的信心。



谈及“百家争鸣”,人们最先想到的应该是一副思想繁荣、充满自由的图景,一如春秋战国时代。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正处》中这一概念的内涵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理解,存在着显著的区别。在笔者看来,“百家争鸣”被赋予了太多理想主义的色彩,它在许多人们的意念中象征着一种近乎于自由的社会状态,加上西方自由观念的影响,我们实则是将这样一种社会状态看成了终极目的。而毛泽东语境下的“百家争鸣”,则是一种斗争的形式,是正确战胜错误的中间过程,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因此,从某种角度说,这样的“百家争鸣”在一开始便具有了某种不平等性。与其说是不同思想在自由市场上的平等较量,不如说是庄家主导下一场胜负已定的游戏。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论述,至少在理论上开始为共产党、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重塑心态,也开始让“直面批评,包容异见”的思想为人们所熟知。



笔者深知,仅仅以这样一种批判的视角看待这个问题是不足够的。毕竟,一切探讨的目的,并非为了实现事实上不存在的一个应然状态,而是基于现实,实现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就本文中所关注的情景来看,我们不该追求文化科技领域实现绝对的自由,而是应该把握好已有的权利和自由,进而推动更大自由的实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ad12c8c84868762caaed5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