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论雅俗共赏》句段剖析

时间:2024-02-04 05:08:3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雅俗共赏》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不能完全雅化的作品在雅化的传统里不能有地位,至少不能有正经的地位。化程度的深浅,决定这种地位的高低或有没有,一方面也决定“雅俗共赏”的范围的小和大——雅化越深,“共赏”的人越少,越浅也就越多。所谓多少,主要的是俗人,是小市民和受教育的农家子弟。在传统里没有地位或只有低地位的作品,只算是玩艺儿;然而这些才接近民众,接近民众却还能教“雅俗共赏”,雅和俗究竟有共通的地方,不是不相理会的两橛了。

剖析:这段话分别从俗和雅两方面来谈雅俗必须互相“迁就”而走到一条道上。俗文艺要竭力向雅方靠拢、看齐,以得到正统和权威的认可,不然只能永远居于卑下地位;雅文艺应时时俗化,向俗方让步,为的是接近民众,争取群众,争取观众和读者,否则它除了被束之高阁以外没有其他出路。

2.孟子接着说:“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剖析:引用的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上》,意思是“口对于味道,有相同的嗜好;耳朵对于声音,有相同的听觉;眼睛对于颜色,有相同的美感。”这里引用孟子的话是为了证明不管是雅人还是俗人,对于某一事物,是能够共赏的。 3.再说后来的小说和戏剧,有的雅人说《西厢记》诲淫,《水浒传》诲盗,这是“高论”

剖析:诲:诱导。淫:淫乱。盗:盗窃。《周易·系辞上》“慢藏诲盗,冶容诲淫。“诲淫诲盗”意为自己的财物不保管好,等于招惹别人偷盗;女子打扮得妖艳,等于招人调戏。即祸由自招的意思。后用“诲淫诲盗”指教唆、引诱人去干坏事。“高论”用引号有反语作用,表明作者站在人民的立场认为“‘诲淫’‘诲盗’是代表统治者的利益在说话” 二、重点语段

1.“雅俗共赏”是以雅为主的,从宋人的“以俗为雅”以及常语的“俗不伤雅”更可见出这种宾主之分。起初成群俗士蜂拥而上,固然逼得原来的雅士不得不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可是这些俗士需要摆脱的更多。他们在学习,在享受,也在蜕变,这样渐渐适应那雅化的传统,于是乎新旧打成一片,传统多多少


少变了质继续下去。前面说过的文体和诗风的种种改变,就是新旧双方调整的过程,结果迁就的渐渐不觉其为迁就,学习的也渐渐习惯成了自然,传统的确稍稍变了质,但是还是文言或雅言为主,就算跟民众近了一些,近得也不太多。 剖析:“雅俗共赏”的追求实为两种文艺的相互迁就,相互妥协,相互仿效,慢慢地走到一条道路上。雅士需迁就俗士的趣味,可俗士需摆脱的更多。当然,就这个说法本身来看,它由雅士们提出,是雅方处于主动地位时表示的宽宏大量,因此要伴随着“以雅为主”“俗不伤雅”的条件限定。“雅俗共赏”最终是以雅为主的。

2.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是个新时代”“这大概也会是所谓由量变到质变罢” 剖析: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这个新时代,出现新一轮雅俗之别。新文化以及文学尽管以平民化为方向,背叛了传统的贵族文化和贵族文学但却形成了新的雅文化和雅文学对大众来说,仍然属于“阳春白雪”一类。彼此之间有距离,甚至有隔膜,缺少共同语言。对立导向交融,新一轮文化融合开始进行,“雅俗共赏”“通俗化”及“大众化”号召就是这种客观趋势的话语表现。作者希望看到在20世纪里完成前所未有的、高质量的雅俗结合的事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ae7aab6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