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一定出“人才”吗? 社会上有不少人认为“逆境出人才”,且以为只要有“逆境”便可“出人才”,此论差矣。 的确,逆境为成长提供了一个外界压力,若能变压力为动力,若能在逆境中奋起,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勤学不辍,自然能成才。人所共知的马克思、陈景润之例正是这方面最有力的证明。 然而,这里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往往为人们所忽视,那就是主观努力。试想马克思如果不把大不列颠博物馆的地板磨出俩个脚印来,陈景润不算出两麻袋的草稿来,逆境再“逆”又何以成才? “逆境”、“顺境”只是成才的一个客观条件,不起决定作用。“逆境”成才的例子很多,逆境中自我沉沦,或“逆境”扼杀英才的例子又何止成千上万,只不过不为人所知罢了。“文革”期间那些造反派的头头们你能说他们都是蠢猪?不,有些人在另一个环境中,他们也许可能就是英才,何以如此,环境使然。同时,在“文革”这一逆境中又有多少人吃不了这个折磨而走上绝路?具体例子不用再举就足以说明“逆境”不一定出人才。 在主观努力的前提下,我们以为“顺境”要比“逆境”更有利于人才的成长。就拿我们学生来说吧,在同样的主观努力前提下,一个同学家庭非常困难,回到家非但不能学习,还要经常劳作到深夜。而另一个同学回到家就可以学习,哪一个学习会更好一些?这恐怕是谁都能回答的一个问题。 因此,我们不能把成才的希望寄托在客观条件下,逆境也好,顺境也好,都不是成才的决定因素,成才的决定因素在于主观努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ae85b86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