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游戏案例《一“圈”多玩》 一、活动背景(主要介绍游戏活动所需的玩教具材料、环境创设、儿童的兴趣和前期经验、教师预期、游戏规则或玩法等。) (一)游戏的来源 呼啦圈是小朋友生活中常见的一个器械材料,以前对于“呼啦圈”这个材料,我一般就是请小朋友把呼啦圈摆在地上,请他们进行双脚跳呼啦圈的游戏,小朋友们往往跳了几下就会失去兴趣,去玩别的户外玩具了。刚好这星期的户外游戏就是玩呼啦圈,于是我就在想该怎么使呼啦圈,变成小朋友户外游戏中真正好玩的一个运动器材。如果我把“呼啦圈”投放在一边,不预设任何有关“呼啦圈”的游戏,小朋友会不会玩?他们又会怎么玩?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对玩“呼啦圈”的小朋友进行观察,看他们是如何自取材料并自主设计游戏的。 (二)游戏材料 呼啦圈若干。 (三)环境创设 幼儿园室内外场地 (四)预期目标 1.探索呼啦圈的多种玩法。 2.在游戏中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等动作技能。 3.喜欢参加体育游戏,感受玩呼啦圈带来的乐趣。 (五)游戏玩法 幼儿自主探索呼啦圈的游戏玩法。 二、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主要介绍游戏活动的内容和过程,包括幼儿与环境材料互动、探究和交往的关键环节和典型行为,以及教师的支持与回应等。) 晨间户外活动时间,我将呼啦圈投放在活动区,让小朋友自主探索呼啦圈的玩法并记录下小朋友们玩的过程。 镜头一:廖敏珍拿了一个呼啦圈挂在手臂上,她用力转动呼啦圈,通过手臂的力量让呼啦圈转动起来。她对她的好伙伴说:“嗨,你看我可以把呼啦圈转起来!” 镜头二:张心怡拿个一个呼啦圈挂在脚上,他用脚的部位把呼啦圈转起来。 镜头三:还有几个小朋友在钻呼啦圈,有的将呼啦圈放在头部上方,用从上至下头伸脚跨的方式钻;有的将呼啦圈放在身体下方,从下至上弯腰绕过头顶。 镜头四:李思彤拿着呼啦圈放在腰间,笑嘻嘻地对我说:“老师,你看呼啦圈在我们腰间转动起来”,“哈,我转的更快!”“你的一下子就掉地上了!”几个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地边说边转动呼啦圈。 分析: 1.从教师行为来看:本次活动教师改变了以往过多干预或设计幼儿游戏的做法,而是提供充足的户外游戏时间和自由的游戏环境,并投放塑料呼啦圈这一低结构材料让幼儿自己探索其玩法。 2.从幼儿行为来看:在观察当中,小朋友单是玩呼啦圈的游戏就有十几种,而每种玩法都各包含着走、跑、跳、扭、旋转、钻等动作技能。游戏方式由教师作主导转变为幼儿自选自创,教师没有了过多的干涉和急于求成的指导,幼儿反而能够根据自身条件玩出适合自己的游戏,游戏时间也由原来的几分钟到十几二十分钟甚至更长。可以看出让幼儿自主探索玩法增加了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引发了他们参与此类游戏的*,让幼儿的心理有了兴趣性、自主性体验。集体游戏看谁跳的高 1.目标调整: (1)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多人游戏的玩法。 (2)引导幼儿集体合作游戏,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2.玩法调整: (1)小朋友把呼啦圈套在前面一个小朋友的腰上,进行开火车的游戏。 (2)用5个以上呼啦圈围成一个圆圈,幼儿比呼啦圈个数多一参加游戏,音乐响起后幼儿绕圈跑,音乐一停,马上跳入呼啦圈中抢圈,一人一圈,未抢到呼啦圈的幼儿淘汰并撤去一个呼啦圈,继续游戏,直至留下最后一人。 (3)把呼啦圈摆成1个2个1个2个的造型,玩双脚跳进一个呼啦圈、两脚分开同时跳进两个呼啦圈里的游戏,看谁跳的又高又好。 3.策略调整: 1.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户外游戏时间和自由的游戏环境。 2.鼓励幼儿互相探讨“呼啦圈还可以怎么玩?”,引发幼儿思考,让幼儿主动探索多人游戏的玩法。 3.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幼儿的游戏中,以“我还有个新玩法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让幼儿对新玩法产生好奇和兴趣,进而组织多个小朋友一起进行多人合作游戏。 第单脚跳 晨间户外游戏的时候,张心怡拿了几个呼啦圈摆放在地上,她连续单脚跳过四个圈后,双脚着地。黄梓萱看到了张心怡跳在跳,跟着张心怡说;“我也要玩”,于是也一起过来参加这个单脚跳呼啦圈的游戏。在旁的江星皓看到她们在跳呼啦圈,他就将海绵棒放在自己的双脚和呼啦圈之间,他先是双脚跳过海绵棒,再接着单脚跳呼啦圈。张心怡和黄梓轩看了,也纷纷跟着江星皓跳,从原来的单脚跳呼啦圈到现在双脚跳过海绵棒再单脚跳呼啦圈。这样玩了两三次后,江星皓似乎并不满足只跳四个呼啦圈,他又去拿了两个呼啦圈放在前面,他单脚连续跳过四个呼啦圈,而每次张心怡和黄梓萱跳圈时都只能单脚连续跳三下,第四下另一只脚总是会着地。 分析: 1.幼儿的认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游戏。张心怡自主单脚跳呼啦圈的玩法是基于以往老师设计的“跳房子”的一种游戏形式。 2.幼儿自主开展游戏的形式和水平呈现递进性变化。从双脚跳过海绵棒——单脚跳四圈——双脚跳——单脚跳的游戏形式和难易程度在不断变化加深,这说明,幼儿的游戏水平在游戏中得到提高。 3.幼儿的动作技能随着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呈现明显差异。一开始单脚连续跳两圈的时候,江星皓都能轻松过关,此时他的动作水平表现持平。但是,当呼啦圈的数量增加,连续跳圈的次数也相应增加时,他们所能达到的技能水平差异就突显出来了。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于动作技能发展中提到“能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的要求,张心怡小朋友还需要多多练习和提升。户外游戏一方面是要体现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开放性,但另一面也是需要幼儿在游戏中提升自身的动作技能,因此,教师此时需要进行适时地介入和指导 1.目标调整: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游戏兴趣,延长幼儿游戏时间。 (2)能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 2.材料调整: 呼啦圈、海绵棒、小球若干。 3.玩法调整: (1)玩法:“摘果子”游戏——第一环节,幼儿单脚跳圈后可以在并列的两个圈里稍作停留再单脚前进;第二环节,幼儿单脚连续跳两圈后再停留;第三环节,单脚连续跳五圈。 (2)游戏规则:单脚跳圈,谁先拿到呼啦圈旁的小球,谁就获胜。 4.策略调整: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游戏兴趣并延长幼儿的游戏时间,发展幼儿单脚连续向前跳的能力。第三阶段游戏记录:呼啦圈在海绵棒上转起来今天户外活动我将呼啦圈、海绵棒等运动器材放在一起,供幼儿选择。 张心怡一开始是拿着呼啦圈进行单手滚圈游戏,由于冬季衣服穿得比较厚实,手臂的力量受到衣服的约束,圈没滚多远就停下了,玩了两三次后她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不想玩了。”我说:“你看看还可以怎么玩,或者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想办法。”于是她低着头拿着呼啦圈走开了,这时林雨欣拿着海绵棒经过她身边,她看了看,好像在想什么,跑过去对林雨欣说道:“林雨欣,我和你一起玩可以吗?”说完,她就将呼啦圈套在海绵棒上,让林雨欣拿着海绵棒的一端,自己拿着另一端,两个人开始不停的摇晃海绵棒,呼啦圈也跟着转动起来。当她注意到我正在看她们玩的时候,她对我笑着说:“老师,你看我们!”说完,更用力地转动海绵棒。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af9d7d7fa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