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糟糕的现状 一直以来,基础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差不多是各行业中喊得最响、用得最差的。 虽然经过了一轮轮信息化建设热潮,农远工程、校校通、班班通,网络教室、校园网、城域网,资源库、备课系统、教学平台,电子白板、数字校园…但重采购不重应用、低水平重复建设、信息孤岛普遍存在、缺乏持续发展动力和机制、教学使用率和应用效益低下等弊端不一而足。 造成基础教育信息化整体效益低下的原因很多,捡主要的说,首先恐怕还是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维和体制导致素质教育长期停留在口号上,其次是教育管理者对信息化的教育价值认识不充分、加之行政化的管理机制导致教育信息化普遍沦为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三是整个行业缺乏健康透明的产业化机制、采购者和使用者分离导致行业的生存法则是面向采购而非面向应用、是重关系而非重服务。 结果,是整个基础教育信息化行业缺乏追求高质量产品和用户服务的健康思维和环境,以致每一轮的XX工程浪潮过后,无论国家投入还是企业投入都很难有良好的回报,都没有对教育教学应用产生实质的促进作用,而这一切至今仍陷在恶性循环中难以自拔。 B 难得的机遇 云计算、移动互联、云-端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日渐成熟和社会化普及,给信息化产业及其在各行业的应用都带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先后颁布,也昭示了国家对教育信息化从战略层面的高度重视和高瞻远瞩的宏大构想。 虽然中国基础教育的行政化结构和运行机制不可能短期内改变,但就如航空军工能飞跃式发展一样,高度集中的管理体系使得基础教育一样可以集中实力办大事,又恰逢以云计算、移动互联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发展大普及,这些都给实现“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宏图理想铺就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通过捋顺产业机制、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还是通过深入学与教应用、构建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生态环境,从根本上突破建而不用的应用瓶颈,都是难得的契机。 但要摆脱以往的种种弊端,关键还是要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能够站在教育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发展 的前沿,在深刻反思以往成败得失的基础上,进行顶层设计。既然是顶层设计,当然要综合考量国家、地方,教育及教育信息化主管部门、教研部门、学校、师生(家庭),教育机构与教育信息化产业…方方面面的责权利和管理或协作关系,秉以公心、大局为重,统筹规划、避免重复,注重实用、适度超前。 事在人为,关键是什么人和怎么为,简言之,一要公心二要眼界。 C 想像中的云平台 教育云不会是一朵两朵,国家云、地方云、企业云,共有云、私有云…但无论哪朵云,都要充分发挥云计算的海量存储、分布计算、并行计算、虚拟化先进技术等带来的高负载能力、高伸缩性、高可用性、高灵活性的技术优势,和移动互联、智能终端带来的云-端模式的先进实用、利于普及的应用模式。 (国家)教育云平台,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放胆想像一下。 (国家)教育云平台应该是一个面向全体基础教育用户(中小学师生、家长、教育管理者、教研人员等),以支持基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网络教学系统和教学终端的日常教学为首要目的(兼顾教育管理、教育评估、教师培训等)的教育服务门户网站。 这就要求云平台有完备的、高质量的海量教育资源(包括系统软件和学科应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更新维护机制,要求云平台的资源建设有明确的“应用”导向,要满足教师备课、教学、培训和学生课内外学习的各种需要,同时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教与学的“互动、协作、自主、个性”提供尽可能的有效支持。 为实现上述目标,从云平台自身的功能设计上,以下几点方向性的建议值得重视。 1) 云平台要有完备的教学资源体系定义和资源建设及评估标准。 这是一个浩大繁复、专业要求很高的基础工程(这些年只有一个很单薄不实用的CELTS-42标准),没有高水平的资源标准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海量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建设。其实每类资源的开发设计、编辑制作、呈现方式、应用形式和教学价值都是有很大区别的,比如试题、图书和视频的差别就非常之大,仅就视频而言,又有各式各样涉及诸多领学科的课程视频、节目视频、影视视频、素材视频等,其分类、标引、编辑加工、技术参数等都要有清晰准确的规范。 2) 云平台不能仅提供教学资源服务,必须同时提供(基于资源)的教学应用服务。 仅有资源服务是不够的(CMS,就如现在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这也是这些年教学资源应用率低的原因之一;虽然资源的导航、检索、浏览、播放、下载、收藏、评价等功能本身就是资源的应用,但更需要给用户提供自由组织资源并与师生互动相结合的应用方式,比如允许教师以知识主题或课程任务的方式制作(网络)学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或协作学习。因此云平台必须同时提供网络互动教学(ALMS)、甚至教学应用市场(app Store),既云平台既是资源平台又是网络教学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向用户提基于资源的教学应用服务,也才配得上教育云的称谓。 3) 云平台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即允许第三方使用平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应用。 开放,是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因为它有利于网站资源(包括用户资源)的共享,能够创造更大的用户价值。类似腾讯开放平台、百度应用平台一样,教育云平台也应提供网站资源访问和下载的API,允许第三方教育类网站(如学科垂直网站、综合网站的教育频道等)和教育软件产品(无论是web应用还是或桌面软件)通过API使用网站的资源和服务,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平台资源的广泛传播。当然,这里会涉及到版权商务等技术问题。 4) 云平台应该有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和商业运营的长效机制。 资源的共建共享,一是为用户提供资源分享交流的平台,类似新浪共享、百度文库;二是建设资源商城,用商业化的机制引进国内外优秀的资源和软件,向用户提供有偿服务,通过版税、分成等交易机制保证资源提供商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平台资源的规模、质量和可持续的发展。因为很多优秀的资源都是专业化的商品,只有通过商务合作才能引进来,比如电子书、电子期刊、电子课本、工具书,比如影视节目、精品课程视频、名师辅导视频,比如高质量的互动教具学具软件。 5) 云平台最终应该建设成互动教与学的社区(SNS)、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 云平台是面向每个具体的用户的,云平台是面向教学应用过程的,所以云平台从网站呈现上必然应该是个性化的互动社区(SNS)。社区化的网站本身就会促进应用,同时大量用户的应用数据(用户与网站、用户与用户)的积累,也是云平台的宝贵财富,基于数据分析可以为优化网站功能和资源建设提供参考(比如用户的使用率、评价等)、可以进一步提升个性化服务的质量(比如提供资源的订阅、推送等);最终,云平台为用户提供的,应该是个性化的、随时随地随需的知识服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b74848d83d049649b665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