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是儒、释、道合流的节日。道教认为。是日是中元地官大帝的生日,这一天为地官大帝的祭祀日。《道书》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诸大圣普诣宫中,道士是夜诵经,十万大圣录灵篇。饿鬼、囚徒亦得解脱。”为了超度亡魂,丧家必须于道观、庙宇或家中,请僧道念经作法,多备祭品,祭祀一番。重庆陵园佛教则认为中元节祭鬼起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比丘见其亡母在饿鬼中,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食未人口,化为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驰还白佛。佛言:“汝母罪重,非汝一人力所奈何,当须十万众僧威神之力,至七月十五日,当为七代父母,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百味五果,以着盆中,供养十万大德。”佛勒众僧,皆为施主咒愿七代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是时目连母得脱一切饿鬼之苦。目连白佛:“未来世佛新弟子行孝顺者,亦应奉盂兰盆,为盂兰盆,为尔可否?”佛言:“大善。”与佛教有联系的中元节的祭祀仪式有三个重要程序: 一是放焰口,就是要解放饿鬼,以防止祭祀祖先的食物被饿鬼吃掉而使祖先受饿,成为饿鬼中的—.员。 二是放河灯,将灯盏放到河中使之顺水流走。农村乡民无力弄到那么多的灯盏,重庆陵园则用西瓜皮做灯盏,内放灯捻到河中点燃、据说这是为在黑暗中的鬼魂照路。夜晚登高望去,荒野村寨中点点灯火,漂流不定,恰似一片鬼域世界。 三是有钱人家在此日要筵请僧道超度先辈亡魂。一般人家在这一天都要祭祖,与清明习俗相似。《乾淳岁时记》:“七月十五日,道教谓之中元节,各有斋醮等会;僧寺则以此日作盂兰盆斋,而人家亦以此日祀先。”故中元节又俗称“鬼节”。在民间,“鬼节”俗称“过月半”,传说七月半是鬼魂赶会的日子,七月的前半个月中,新亡人初一到初七回家探亲,老亡人(过了三年的)初八到十五回家探亲。新老亡魂回阳间的前一天(初六和十四日),要分两次为新老亡人送钱送米,纸钱用封皮包好,上写“月半祭钱,某某魂下受用”字样及孝子、亲属出名字,名为“送月半包袱。”送包袱的同时,还要盛两碗饭,泡上水,洒向四处,名为“送水饭”。这些仪式都在屋前稻场中进行。死者家人及嫁出去的姑娘都要回来,民谚有“年小月半大”之说,可见民间对鬼的尊敬。月半包袱中有两个特殊的包袱,一个写“地盘业主,古老前人”,一个写“孤魂野鬼,合众分钱”。中元节的盂兰盆会,更是声势浩大,由地方士绅名流牵头。重庆陵园各家各户捐资共同承办。会上要祀奉祖先、新老亡人,祈福消灾,还要赈济孤魂野鬼,最后的放河灯也是超渡孤魂野鬼的,其场面热闹非凡,时间长达十天半月之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bc1869751e79b89680226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