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散文随笔 沧海桑田散文随笔1 不知道QQ有一天会不会消失。那一定会令许多人不适。虽然泡泡、E话通等工具都有相似的功能,可那不是用熟用惯了的那个,没有记忆重叠的亲切感觉。 就象腾迅的很多功能,其实都来自于对别人的抄袭。比如,农场牧场,抄袭自开心网。植物没有开心网的漂亮,动物没有开心网的大气。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开心网,却对腾讯乐此不疲。也无非是因为用惯了,或者是因为,很多熟悉的朋友在用。没有办法。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是一个念旧的人。网易个人论坛一夜之间毫无征兆地被取谛后,曾令很多会员茫然失落,一时之间不知在网上何去何从。如果不是因为建立了QQ群,恐怕我们就从此在网海里失散。常去的那两个论坛的斑竹,都反应迅速,在其它网站重建了新的据点,通知大家重新去注册。可是再没有了“家”的感觉,贴子寥寥无几,满目荒凉。 从前最喜欢去的是“暗焚琴木一点香”,那里的图文美轮美奂,目不暇接。部长“云雨先生”为之倾注了诸多心血,让它卓尔不群,傲视群芳。记得那段时间,每日都会去看新贴,走在下班的路上,眼前普通平淡的楼群、行人,都仿佛变成了论坛里的美图,幻化成了多彩的卡通。换了一种目光,生活就有了别样的魅力。就象云雨先生写的日记一样,在枯燥的时光里,充满行云流水般的忧伤。 自此很少涉足论坛。“陌路林寒”曾把他的成大论坛推荐给我。问为何不去那里潜水?我说那有些象逛超市。他问:“你不喜欢去超市吗?” 喜欢丰富的'物质,琳琅满目的商品。可是需要花费精力和时间。在论坛东看看西看看,时间过得特别快。而上网久了,我的脖子就会不知不觉中开始痛。 开始吝惜,不再轻易沉缅。因为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就不会像最初那样,为美而惊叹动容。很久未去新的“暗焚琴木一点香”了,那些建设它、热爱它的网友们,一定对它不离不弃,如一既往吧。 对网易失去信任感。它因热衷变化,而不留下让你可以重回的旧地。古人会感叹,物是人非。而网络里,人成旧,今非昨,转瞬就已经沧海桑田。 沧海桑田散文随笔2 长江,母亲的河流,这对上海人说来,感触尤深。因为他们懂得,没有长江,甚至连上海这个地方也没有。 以“沧海桑田”四字概括上海的来历是最恰当的。在新生代第四纪大理冰期之后,古长江三角洲被淹没在海里,成为一片汪洋。滚滚东流的长江,从上游挟带下来大量泥沙,沉积在河口,又出现了新的陆地。五、六千年以前,今天上海地区的西部,是大片的沼泽地带,而在一些高地上,已有人类生息、繁殖。解放后,上海先后发现了嵩泽、亭林、查山、马桥、严桥等二十四处古文化遗址和数千件出土文物。从这些遗址和文物的考察中,足以看出上海形成的基本过程。其中清浦县嵩泽遗址下层出土的文化遗存,经碳14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年代最远的距今已有五千九百八十五年,从出土的陶罐、陶釜、骨箭头、石斧、鹿角和一个窖穴里发现的籼稻粒中,不难想象古上海人的生活情景和生产水平。其他古遗址下层大部分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遗存。 今日上海的一百四十平方公里的市区,至少也有一千七百年以上的历史。这些年来,人们经常在市内离地表三、四米处掘到一些粗糙的陶罐、瓷瓶。对于考古工作者说来,哪怕是发现几块碎瓷片也是如获至宝的。有了这些实物,就有助于回答上海市区成陆年代的问题。如在沪西和闸北都出土过晋代和南北朝的瓷器和瓷片,而在黄浦江东面,川沙县严桥公社毗邻市区的地方,一九七五年甚至发现了唐宋村落遗址。在市区的其他许多地方,也不止一次地发现过唐、宋时代的墓葬和水井。整个市区,在唐代以前成陆,确有依据;浦东的大部分地区,在宋代以前成陆,也是无可怀疑的。沿海一带,都是盐场。 古代上海有三大产业:捕鱼、煮盐和纺纱织布。在公元三、四世纪,只有渔业。当时吴淞江(即今苏州河)直流入海。江流入海处,古书上称为“渎”。上海地处吴淞江下游,居民多以捕鱼为生,并且使用一种叫做“沪”的工具。《舆地志》载:“插竹到海中以绳之,向岸张两翼,潮上而没,潮落即出,鱼随潮碍竹不得去,名之曰沪(古书上写作扈)”。早在《晋书》上将吴淞江下游一带称为“沪渎”,上海别称为“沪”,就是这个来历。 当年渔民们到海上去捕鱼,口头喊惯了“上海区”,这里的“上”是到的意思,久而久之,“上海”两字就成为海边一带的地名了。明弘治《上海志》解释道:“其名上海者,乃地居海洋之上故也。” 宋代以前,吴淞江下游近海处,有两条支流,上海浦和下海浦。下海浦在今虹口区,虽已湮没,但昆明路有下海庙遗址,可知其所在。至于上海浦,有人说是黄浦江的一段,旁有上海镇,南宋时是个海外贸易港口,从东南亚来的海船,多停泊于此,镇上设有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市舶提举司。到了元代至元二十七至二十九年间,才设置上海县。所以有人认为上海这个地名,是从上海浦而来;而上海浦之名,又确系近海之故。 上海还叫做“申”,相传战国时这里是楚国令尹春申君黄歇的封地。据史书上说,楚王原赐黄歇淮北之地,黄歇不满意,要求封于江东之地,楚王只得答应。江东范围很广,上海当时只有一个部分成陆,是否以此为据而称“申”,值得怀疑。此外,亦有人说黄浦江是黄歇开凿而命名,也不足为据。经查考,这些说法始于明代,直到上海成为繁华之地以后,以申江、春申、歇浦、申浦作店铺招牌或见诸诗文者才更多。上述这种种说法虽不免出于附会,但因沿用了几百年,这个“申”字与上海也就难解难分了。 历史是最好的见证人。真正和上海结下不解之缘的却是滚滚长江水,滔滔万古流。她在造就了我国最大的一座城市——上海之后,终于奔流入海! 沧海桑田散文随笔3 成长是一扇树叶的门,我们在门外等待探寻。 童年有一群亲爱的人,在那些等待和探寻的日子里我们不曾孤单,不曾害怕明天,不曾留下伤心的泪水。 那时候我们一群女孩子总喜欢在下课后聚在一起说长大后,我们约好将来要嫁到同一个城市,将来我们几个负责生男孩子,她们几个负责生女孩子,然后等他们都长大我们就让他们结婚,虽然那时我们都还是孩子。 而男孩子则在打球时,时不时把眼睛向操场扫一圈,搜索心仪小女生的身影,看到她在那里就把吃奶的劲使出来,让篮球在空中画个完美的弧线,如果看不到,他们就掏出一句脏话砸向篮球筐,小心脏里怒火熊熊燃烧。 那时的星期天不用被作业囚禁,因为我们已经在课堂上偷偷的把作业写完,虽然好几次老师都警告我们再不抬头看黑板就让我们去守升旗台,但我们依旧把倔强进行到底,小手在抽屉里一刻不停的奋斗。同桌还会在旁边放风,所以那些星期天只属于阳光。 我们一起集合去河边抓鱼,那时刚刚开春,河里的冰还没有完全融化,所以我就踩着冰去河中心去抓鱼,当时他们劝我不要去,我拍着胸膛说:“怕什么,看我给你们抓大鱼”。然后毫无顾忌的向前面走去,当我听到冰块断裂的声音时我真的吓住了,竟然蹲在那里哭了起来,一个男生走过来把我拉着向回走,不幸的是我们两个一起掉进了水里。 鱼自然是没有抓到,他们忙着给我们生火考鞋子,还好我们的衣服只湿了一点,还不至于结束春游赶回家换衣服,我们一边在那里考衣服和鞋子一边在那里说笑,最后烤鱼宴变成了烤鞋宴,我们的鞋子和袜子被烤出了洞,但却把幸福留在了河边,留在了那一天。 时光总来的轰轰烈烈,我们渐渐退去青涩,明白了分别的残酷,但我们从来不失望,从来不害怕,因为我们知道无论在什么地方,那些人总会在原来的地方等我们回去,等时光慢慢变老,等再次拥抱沧海桑田的拥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c0e8613ba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