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雅俗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交叉研究 作者:梁樑 来源:《语文建设·上半月》2020年第11期 书名:明清雅俗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 作者:陈书录 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 ISBN:9787010129846 定价:52元 文学的雅俗之辩由来已久且历久弥新,至今也罕见令人信服的精确表述。从中国文学的演进来看,雅和俗也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对于雅俗文学的理解也常常受到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和审美趣味的制约。其中,明清时期诗文、小说、戏曲、民歌的创作与理论批评则更好地体现了雅俗的碰撞与整合的发生、发展、深化至成型的整个过程。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陈书录教授著的《明清雅俗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一书,便是从明清雅文学与俗文学创作及理论批评交叉的“个案”入手,用考论结合的方法对其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笔者在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互联网时代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语言表达能力影响探究”(编号:2019KY1692)研究过程中对本书作了研读。 该书共十一章,主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围绕明清雅俗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的个案进行分析和深究,主要包括三大方面: 其一,以具体问题的突破带动对于明清雅俗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演进轨迹的梳理。如以明代诗文中雅俗两大思潮的互动与消长的轨迹、明代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的复古理论与实践、唐顺之与明代“毗陵诗派”、商贾与汤显祖的雅(诗文)俗(戏曲)文学、明末吴江叶氏家族的女性文学等典型问题为切入点,精读文本、广征文献,在以点带面、前后串联的论述之中,为读者描摹了一幅明清雅俗文学交叉演进的发展图谱。 其二,通过考察明清时期的诗歌、散文等雅文学与小说、戏曲、民歌等俗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交叉演进的过程,呈现其丰富而独特的思想特征与艺术特征。如王廷相诗歌意象理论与气学思想的交融及艺术哲学的意义,吴伟业作为一个“贰臣”,其作品在负恩愧悔心态之下体现出的诗歌艺术精神与戏剧美学风貌,明代嘉靖年间散文的时代风骨,明清民歌时调视野下的商贾形象,明末吴江叶氏家族女性文学中对于“德、才、色”兼备的主体意识的追求以及情绵意深、雅丽多彩的群体诗风,吴歌越吟所呈现出的诗情画意的江南民间文化等。 其三,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和全新的视角,从商品经济、科举、区域文化和社会思潮等多方面,对明清雅俗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演进过程中审美心态的形成与审美意识衰减的动因进行了探究。如徐渭“随其所宜而适”等哲学思想对其有关雅俗文学的“本色”论、文学发展观、“越俗越雅”論的影响,王廷相的诗歌意象论对于程朱理学和明代文学复古思潮的冲击、对于将嘉靖前期诗学思想提升到艺术哲学(美学)高度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明清地域商贾与文学的互动之中士商契合对文学创作转向俚俗与性灵的推动,等等。 综上可知,该书在深刻把握代表性人物的文化心态和典型作品的审美特征的演变与规律的基础上,以发展的视角、理性的眼光剖析明清雅俗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的特征和发展轨迹,进而进行理论性的发掘与提炼,由此开拓了明清雅俗文学研究的新格局。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传媒学院 梁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c17fd3ccf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