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交会与外贸健康发展的几大问题 广交会始终是“稀缺”资源,中国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开拓的多元渠道,更不具备独立的跨国营销组合手段,只好将参展广交会看成是一个捷径和高效的营销方式。但广交会中一些“假、大、空”弊端与市场化运作存在深刻矛盾。如何建立新型出口绩效考核指标与门槛制是政府面临的迫切问题。 标签: 广交会 恶性竞争 效益 新型考核机制 中国的广交会已是一个响亮的国家级招牌,但几十年来,广交会的不断壮大并未促使数以万计的中国出口企业拿得出几个在国际间响亮的品牌。中、小企业在市场开发和产品推销的渠道上过度集中于广交会。核心技术和核心品牌的缺乏导致了在贸易谈判桌上只能仰人鼻息!其低利润局面无法在签合同的广交会得以改观。企业缺少可用于宣传自身产品和市场开拓的多元渠道;除广交会外的其他会展形式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推广,从而直接导致了企业在众多同类产品中不断实施低价竞争,行业管理严重失控。 判断一国是否出现贫困化增长的最主要依据就是贸易条件。过去的十个年头,我国的贸易条件呈不断恶化态势,无序竞争蔓延,突出表现为:中国进口产品价格的居高不下和中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疯狂下跌。以园林工具为例,浙江省做这个产品的企业就有50家之多,轴承热销的1997年,浙江省慈溪周巷镇的轴承厂家达到近10家。一套UCP204型号的轴承由原来的3.10美元最后贱卖到0.80美元,近乎白给!企业同业间竞争过度,导火索由广交会引燃,广交会的展位按行业区分。从我国中、小出口企业的行业分布看,纺织服装、鞋帽箱包、五金工具和塑料制品等轻工产品在其出口体系中占据很大份额,但由于内部竞争激烈,利润率被一再压低,因此难以获得较高利润,在广交会上,同类产品的出口企业在同等环境中向外商展览,外商对比企业各自的报价后,对价格差异一览无余,然后拼命压价,企业此时为获取竞争优势,完全处于被动挨打中,贸易方式、价格条件选择上失去主动权和话语权! 行政主导模式的展会方式亟待改进,比如展位问题。展位主要以指标的方式在各省(区、市)和行业之间进行分配,难以靠市场化手段进行调节。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至今无法进入这个国内最大的出口交易平台。首先,广交会具有浓郁的政府主导机制和地方官员追求政绩的政治色彩。政府职能的多位、错位影响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在展位资源配置上主要靠权力分配,而非市场调剂,如摊位的分配与定价等等。各省交易团的正、副团长均由各省外贸厅长、或副厅长等高官担任,他们带着签大单的任务,将下面的企业置于签大单的重压之下,一些省份的副省长亲自督战,不惜把在广交会之前已签好和待签的合同拿到广交会再行签字仪式以充数。每到广交会结束之际,没有签到多少合同的企业都会在上级领导的不断催问和暗示下,虚添成交额,然后报至各行业分会汇总并向外界披露,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广交会期间,每天都有大会出版的战报,报纸的内容主要是各交易团上报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c9d112dbb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