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桶者》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作者:杜娟 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3年第09期 关于卡夫卡的作品,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有如此表述:“他的作品的色调似乎总是灰色的,揭示出人类普遍的孤立和疏离,展示人如何在世界的迷宫中找不到出路,只剩下迷惘、绝望以及屈从。” 关于《骑桶者》的主题,《教师教学用书》的论断是“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理由是主人公是浮在空中而不是与煤店老板(娘)面对面交流,导致沟通不畅。书中这样分析:“这是一次借煤的失败,也是一次交流的失败,但卡夫卡并没有谴责什么,他的小说不指向‘阶级斗争’这样的主题,而是暗含了一种内向的自省:交流的不成功是否有可能是因为交流的方式有问题?而交流的方式的不恰当难道不正是交流者自身的性格弱点导致的吗?借煤的失败不是正面交涉的失败,而是因为借煤者选择了飞翔的方式,而如果煤店老板并没有确切地看到你,听到你,他们没有借煤难道有什么值得责怪吗?或许,我们也可以把‘借煤’看做是发生在作者想象里的一件事,这件事强调的不是煤店老板(娘)的狠心,而是借煤者对世界的畏惧。”“主人公的处境是悲惨的,但他同时又是自嘲的,对自己的处境有清楚的认识,他畏缩、自卑、惶恐,是一个立体的人;煤店老板娘是否值得谴责也变得不确定了,因为他是否真的听到了借煤者的吁求是不确定的:飞翔的方式避免了她和借煤者的正面接触……” 至于小说中为什么虚构主人公骑着桶飞去借煤,教师用书解释为“因为他(一个猥琐的小人物)害怕失败,所以他飞着去,并且随时准备撤走……” 教师用书对小说《骑桶者》的主题的论断与分析,笔者实在不敢苟同。在下结论之前,我们不妨看看作品中对主人公借煤一事是如何写的。 小说开头描述了“我”寒冷的处境,表现了对煤的迫切需要,作者描写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可是煤店老板对于我的通常的请求已经麻木不仁;我必须向他清楚地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而煤店老板对我来说不啻是天空中的太阳。我这回前去,必须像一个乞丐,由于饥饿难当,奄奄一息,快要倒毙在门槛上,女主人因此赶忙决定,把最后残剩的咖啡倒给我;同样,煤店老板虽说非常生气,但在十诫之一‘不可杀人’的光辉照耀下,也不得不把一铲煤投进我的煤桶。”尽管煤店老板对“我”的通常的请求“麻木不仁”,可是“我”仍然期望“我”的悲惨处境能触动他的恻隐之心,我还对老板娘的同情心寄寓了厚望(可能女人更容易怜悯弱者吧)。事件真的像“我”预想的那样发展的吗? “我”骑着煤桶飞到了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为了把多余的热气排出去,地窖的门是开着的”,富人的温暖与穷人的寒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喊出了自己的请求,出面“接待”我这个“老主顾”的不是老板,而是老板娘。被炉火烘得舒舒服服的老板娘对我的反复哀求是如何反应的呢?她用围裙把“我”扇走了,并对丈夫喊“(他)什么也不买”,“外面什么也没有;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只是听到钟敲六点,我们关门吧……”她果真什么也没有看到吗?文中明确地写道:“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她果真除了听到了教堂的钟声什么也没有听到吗?“我”哀求时说了这么一句话:“钱我当然是要全数照付的,不过我不能马上,不能马上。”“不能马上”付钱,道出了老板娘自称“什么也没有听到”的原因。与小说开头“我”对老板娘的期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板娘的势利、冷酷表露无遗。文章结尾,“我”诅咒道:“你这个坏女人!我求你给我一铲最次的煤你都不肯。”可见教师用书中“并没有谴责什么”之说是不合理的。文中还用讽刺的笔调写道:“‘不能马上’这两个词多么像钟声啊,它们和刚才听到的附近教堂尖塔上晚钟的声响混合在一起,又是怎样地使人产生了错觉啊!”教学用书据此认为老板娘没听清“我”的哀求是误解或者是曲解。“产生错觉”显然是反语,是讽刺。如果真的没听清“不能马上”这两个词,那么对一个准备“全数付钱”的顾客老板娘是没有理由拒之门外的。文中写道“她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但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一个“但”字,充分证明了老板娘的说法只是不想赊煤的借口。可见教师用书中所说的因为“我”浮在空中导致沟通不畅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教师用书中将作品中虚构主人公骑着桶飞去借煤的原因理解为“害怕失败”“随时准备撤走”更是无稽之谈,文中没有任何此类的交代或描写。其实,小说中许多描写暗示了骑着桶飞去借煤的含义。“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不能活活冻死;我的背后是冷酷的火炉,我的前面是同样冷酷的天空,因此我必须快马加鞭,在它们之间奔驰,在它们之间向煤店老板要求帮助。”要“快马加鞭”,飞着去当然要比走着去快。这是合理的解释,但只是浅层的理解。煤桶能飞起来,必须足够轻,“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桶当然轻,“我的煤桶已经空了,因此我可以骑着它来到这里”,文中的“我”也是这么说的。桶能轻到浮起来,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我”窘迫的程度。“我”能骑在桶上飞起来,说明人也足够轻。且看作者怎样写“轻”:“她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但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遗憾的是,她真的把我扇走了。我的煤桶虽然有着一匹良种坐骑所具有的一切优点;但它没有抵抗力;它太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因为轻,所以能浮在空中,因为轻,所以没有抵抗力。“轻”是关键词,它象征着主人公的卑微。人微言就轻,难怪老板娘对“我”视而不见,对“我”的请求充耳不闻。最后,“我浮生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冰山区域”,更冷,“我”更惨了,“我”是被这个冷酷的世界抛弃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小说《骑桶者》表现了小人物的困窘与无助,谴责了有产者的冷酷无情,寄寓了对弱小者的深切同情。 教师用书对这篇小说主题的解释是根据卡夫卡作品的一般主题加以附会的。卡夫卡固然有表现“人的孤立和疏离”的作品,但卡夫卡同时也是一个有悲悯情怀的人。他供职的公司有一位老工人在工地上被起重机撞碎了腿,只得到了一笔少得可怜的抚恤金,卡夫卡花钱请了一位有名的布拉格律师替这位工人诉讼,而他以公司合法代表的身份堂而皇之地败诉于这位老工人。工人说:“他不是律师,他是圣徒。”卡夫卡是个犹太人,他说“爱人类正是犹太人道德的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cd2ccc10a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