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文学家成长故事_一代风流才子苏轼

时间:2023-01-09 08:07: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文坛领袖,诗词书画全才。

他于1037年出生在今四川眉山县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父亲苏洵是北宋颇有成就的、著名的文学家,家中藏书很多;母亲也是一位有文化修养的妇女。他家有“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之美誉。

四川是文人荟萃之地,曾有“天下诗人皆入蜀”的美称。苏轼的家乡眉山既有奔流不息的岷江,又有峥嵘的群山,是江山灵秀汇聚之地。环山抱水,风景秀美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文化气氛,对苏轼的影响都是很大的。这不仅孕育了苏轼的聪慧和灵秀,而且也养成了他既洒脱、豪放,又稳重、热情的个性。

父母的引导使苏轼自幼喜爱读书学习。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开始亲自教他认字读书,还常给他讲故事。稍懂事的时候,父亲就是他最好的老师,给他讲经论道。因此苏轼七岁时就精读“四书五经”;八岁开始学诗,对欧阳修、范仲淹的文章十分崇拜;十岁能文,并且出口成章,一再得到亲朋好友们的夸奖。

有一次,在花园里,父亲吟了两句诗:“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苏轼听了说:“父亲,这真是好诗呀!”父亲说:“轼儿,这算不得好诗,要是在每句中加上一个很妙的字,那才会变成好诗呢!你想想,加上什么样的字好呢?”苏轼想了一下,就说:“前句加上一个‘摇’字,后一句加上一个‘映’字。就成了: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父亲摇摇头,说:“太一般了,不好。”

苏轼又想了想,很快说:“有了,改成‘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父亲听了说:“意思是出来了,不过用字太熟,也不好。”苏轼又说:“父亲,那你说用什么字好呢?”父亲沉思了片刻,说:“这样吧,你晚上睡觉时好好想想,再想不出来,明天要打你屁股啦!”

这天晚上,苏轼翻来覆去思索着,睡不着。天亮了,苏轼老早就爬起来,跑到父亲的房间里对父亲说:“父亲,那两个字我想出来了。一个是‘扶’字,一个是‘失’字。成为:‘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父亲说:“妙!这‘扶’字不只写了杨柳柔弱的形态,还写出了轻风绵绵的情意;这‘失’字更妙,写出梅花、月色溶在一起,没法分辨的情景。”

得到了父亲的夸奖,苏轼心里美滋滋的。不久,父亲要外出游学,苏轼和弟弟苏辙就拜张易简为师,继续学习。

听多了众人的夸奖,再加上自家书房中已经找不到没读过的书了,苏轼渐渐骄傲起来,他觉得自己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代大赋、唐代诗歌都很精通,可以说到了“学富五车”的程度了。在这种自满情绪的支配下,他得意洋详地在自己书房挂了一幅自己写的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就在小苏轼自满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一本书上门求教。他对小苏轼说:“我问了好多文人,但他们都不认识这本书上的字。听说你博学多识,


大家都把你叫神童,你肯定认识,所以我走了好多路专门来找你,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苏轼一听很自信地接过老人手里的书,心想:“不就是字吗?我肯定行!”

但他翻开书看了一会儿就呆了,这本书他不但没看过,连名字都没听过,而且书中有很多字他根本就不认识。这一刻,他明白了人外有人的话的意思了。对着老人满含希望的眼睛,他只好惭愧地摇了摇头。

通过这件事,苏轼觉醒了,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以前那么骄傲实在是不应该。他又想起自己作的那令人脸红的对联,于是苏轼连忙回到书房,准备扯下来。但就在动手的一瞬间,他忽然停住了,只见他略一思索,拿来笔墨,在上下联的前面各加两字,然后端详一番,满意地摊开书本又发愤用功去了。这一切都被站在窗外的母亲看得很清楚。于是她来到书房,只见对联变成: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母亲看见了,微笑着点点头。

苏轼不仅勤奋好学,而且兴趣广泛。一天,刚下过一场细雨,窗外翠竹郁郁葱葱,令人赏心悦目。他想画下来,可是几次提笔,都无从下手。

偏巧,这时表哥文与可来了,他是个画竹的高手。表哥说:“这样奇妙的竹景,你怎么不把它画下来呢?”苏轼说:“表哥,你是画竹的专家,我正想画竹子,但是不知从何处下手。现在请你来教我画墨竹吧!”

表哥文与可也不推辞,对着窗外绿竹一阵凝思,随即挥笔飞舞。不一会儿,一幅千姿百态的墨竹画成了。

苏轼说:“表哥,你画得这样好,有什么奥妙呀?”表哥文与可说:“有什么奥妙呢?不过多看多想多练罢了。下笔之前,必须多看,在胸中酝酿出竹子的形态和形象来,当这个形象出现时,你就马上动笔„„画竹子要画出神韵来。”苏轼听了表哥的话就说:“这叫成竹在胸啊!”“对!对!是胸有成竹!”

从此,苏轼在看书研读和写作之外,又加紧练习书画。按表哥所说的,他时刻注意观察周围景观,勤学苦练,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成了著名的书画家。

1061年,苏轼再次参加了“制科”考试,直言当时存在的弊政,并不有所隐瞒。宋仁宗很赏识他,升他做了礼部员外郎。

1066年,父亲苏洵去世。苏轼又回家守孝三年。期满后,与堂妹成婚。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离开四川。

1069年,王安石任宰相,开始大刀阔斧进行变法。苏轼起而与王安石抗争。苏轼和王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cf39848581b6bd97f19ea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