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童谣“两只老虎”的心理学意义

时间:2023-05-03 05:38: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儿童心理】童谣“两只老虎”的心理学意义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这首耳熟能详的童谣《两只老虎》,我们小的时候就喜欢唱;现在,又满心欢喜地教孩子唱。

童谣里的老虎很奇怪。它们要么没有耳朵,要么没有尾巴。它们一点都不可爱。他们有什么魔力让我们一代又一代地歌唱?在“中德精神分析培训课程”中,德国老师让我们用四个声部表演歌曲《两只老虎》。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对童谣有了新的理解。 1.什么阶段的孩子最怕“老虎”?

据这位德国老师介绍,这首童谣来自精神分析学的发源地德国,与幼儿的心理发展密切相关。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36岁是“恐怖敏感期”,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会对“鬼怪、猛兽”产生莫名的恐惧。有时这种恐惧是非理性的,在大人们看来是无凭无据、没有必要的,但也许正是这种无中生有的和无法自圆其说的想象,使孩子们感到莫名的恐惧。

《两只老虎》中的“老虎”可以被视为野兽的象征。除了童谣,鬼怪和野兽经常出没于一些古代神话和故事中,例如火龙的诞生、独角兽无与伦比的力量等等。这些图像将投射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并引发令人毛骨悚然的想象。在孩子的感觉中,一些野兽和怪物似乎真的威胁到了他们自己的安全。 2.如何帮助这一阶段的孩子?

3~6岁的“恐怖敏感期”非常特殊,几乎每个孩子的成长道路上都会出现这一阶段。然而,由于个体情感的差异,一些孩子表现得更明显,而另一些则相对较轻。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面对恐惧,通常的做法是:

尽可能详尽地描述恐惧的对象。描述的主体不是爸爸妈妈,而是你的孩子。当孩子能够详尽描述他所害怕的东西时,他的恐惧情绪就已经减少一半了,因为人最害怕的是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给恐惧的对象起个名字。命名是一种主动、具体化和拟人化恐惧的策略。当我们能说出一个物体的名字时,我们会感觉彼此更亲近。

与恐惧对象打个招呼。这一步对孩子很重要,意味着可以化被动为主动,而且是迈出直面恐惧的关键一步。

3.两只老虎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


一首儿歌或童谣,其实还可以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不同的时期起到不同的作用,就像我们的国歌,每当她在重要场合响起的时候,每个国人的心里都会掀起庄严而澎湃的情感波澜,并从中获得一种能量。

当孩子们开始哼唱“两只老虎”时,他们面前似乎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两只残疾的老虎,一脸尴尬和逃跑的表情,力量大大减弱。。。这个形象的描述让孩子们觉得,作为野兽的“老老虎”不再那么可怕了。

理学家认为,只要能够将内心的负性情绪用象征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情绪就有得以处理和改善的机会。而这首童谣,不论采用哪国的文字,歌词都是那么琅琅上口,十分便于 小孩

习唱,因此孩子们很容易地将内心的恐惧情绪象征化。因此,《两只老虎》为孩子们带来的其实是从心理上战胜恐惧的能量。 Text/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工作室郭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d618fe7b8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