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三种方法

时间:2022-05-17 07:11: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简言之,心理疏导就是疏通心理淤塞,使心理活动畅通无阻。心理疏导是医治学生"心良"的良方。而且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教育艺术

在面对全体学生加强心理疏导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尤其要重视对"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如果不能及时加以疏导,"问题学生"就会演变为基础教育 "次品""问题学生"之所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或学门心理状态差,有的是自制心理状态差和欲求心理状态差,还有的是受到其他人的误解或未得到老师的关心与肯定而引发出"问题",等等。

因此,对 "问题学生"的心理障碍疏导应当根据不同对象来潮不同的疏导方法,要

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方法上不能企求简单化、千篇一律;在时间上,不能指望一蹴而就,否则就不能达到疏其心、导其行的目的。

只有充分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区别对象、区别情况,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法,强化思想教育,才能使其排除心理障碍,发生转化,才能使每一颗心灵都发光,让每一朵稚嫩的小花都散发芳香,让全体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进而提高素质教育的整体功能。赢得群星璀灿、春色满园的教育效果。

教育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实际,我们常用以下三种心理疏导方法来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促使他们实现转化。

一、坚持激励性原则,用知识的价值、知识的力量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其学习动力

教育方针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要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测量学表明:任何一个受教育者的群体中,都有好、中、差三种类型。要使这三种对象在受教育过程中均获得成功,我们必须十分重视 "问题学生"的分析、引导,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众多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题学生"容易出"问题",表现在行为上,易惹是生非;表现在学同上,学习效率低、学可成绩差。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也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一般情况下,主要是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这些学生往往学习心理状态差,学习环境不好,或学习方法不科学。久而久之,他们在学习上缺乏争取成功的自信心,在思想深处背上了包袱,存在沉重的自卑感。

对这些人的教育决不能采取简单的批评与训斥,而要采取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相结合的方法,去进行教育疏导。

首先,教师在思想上对他们要寄予较高的期望,相信他们也是"明天的太阳",相信他们经过努力会有较大发展,乃至成为优秀学生。

其次,在行动上,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并选用一些曾一度受挫而处于后进地位、后经奋发努力而成才的名人,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本校的由后进变先进的典型的人和事去教育他们、鼓舞他们,用知识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兴盛、对社会的进步和自身修养的作用去激励他们,帮助这些"问题学生"确立良好的学习心


理状态,即学习的动机、信心、兴趣、好奇心、求知欲、意志力,促使他们一步步进取;同时给他们创造"显山露水"的机会,让他们自我表现,使他们获得"成功"体验,培养他们的"成功"意思,提高学习兴趣。学生的良好心理状态如能长期维持,就会形成良好的性格,构成稳定的个性心理特点,学习效率就会不断提高,就会像爱因斯坦说过的那样:"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从而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景。

在进行心理疏导工作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转化"学生"的至关重要的一环。笛卡儿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众所周知,"问题学生"中的许多人入往往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不科学,需要老师的正确指导,否则即使有良好的学习愿望也很难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苦干加巧干并且注重科学性,才能取得超乎常规的发展。所以,学习效率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方法是否正确、科学。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对教材专利法的研究比较重视、比较深刻,而忽视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这不利于"问题学生"的转化。

二、坚持主体性原则,强化自治自理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做学习与生活的强者。现代教育的内涵向人们昭示:在信息社会中,教育向已不是成年人对未年人所独享的一种权力,而应是师生间一种相互影响的。教学相长"的模式。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从学生所处的主体地位出发,通过启发、引导,化学生自治自律自理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据不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具备一定的自制力、耐挫力、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促使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还要通过各种活动和特定的环境,来培养他们具备一定的适应调节能力。这样学生才能遇事不慌,随机应变,处之泰然。从命多的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工作效率不仅取决十他的职业训练的程度,同时还取块于他在一定的场合下的心理状态。自治自理能力就是"在一定场合的心理状态"的一种表现。

注重对学生自冶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般情况下,就全体学生而言,"问题学生"自治自律自理能力普遍比较差,有时焦虑、冲动、暴躁;时情绪低落;有时感情脆弱,不能明辨是非。根据这些,一方面,教师要用充满热爱、信任与期望的艺术语言去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引导他们明辨是非、美丑,自我矫治心理误区,排除心理障碍,控制"问题"的发生,实现代化;另一方面,可以创设一些特定的环境,把他们放在"一定场合下"去锻炼,去培养各种适应能力,促使他们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五彩续纷的世界中,把压力化作动力,让他们在老师、同学信任的目光、微笑和掌声中感受 "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乐趣,体验人生价值,把自己培养成学习和生活中的强者,以备将来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

理学家勒温关于行为的研究表明:行为是人与环境的函数。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中,教师的态度往往是促使他们发生转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这时他们第一需要的是得到理解与宽容,是受到关心、爱护、信任和尊重。


因此,首先要进行情商因素开发,及时地对他们进行"感情投资",架设师生间友谊的桥梁,及时将"师爱"洒向他们,修补他们欲求失衡的心理创伤,让师生之间在思维与心理上产生和谐共振,形成一种"共生效应",进而因势利导,实现转化。 其次,在施教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教学观,确立"一切为了学生""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宗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有差别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问题学生"往往思维比较活跃,因此,要用其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自身的创造精神,促使他们得到更好的转化与发展。

教师对学生关心、爱护的同时,要言传身教,注意"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注重用真理的力量、智慧的力量、人格的力最去感染他们、引导他们、教育他们。徐特王先生曾经说过:"师生的稍互关系,百先要谈教师的人格问题,因为教师是领导者,所以不能不谈教师的人格。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就是教育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经师是教学问的,就是说,除了教学问以外,学生的品质、学生的作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习惯,他是不管的,人师则是这些东西他都管。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每个教科学知识的人。他就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

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天职,教师对学生就是要以人带人,以德带德,育中立德,授业解惑。教师要以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思想品德、工作作风和人格力量来教育影响、感染学生,这就是常说的师德的示范性、教育性、感召性。师德是我们全体教师跨越学科的公共课程。良好的师德,不仅给予学生现身说教的直观教育,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道德修养,而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潜在因素。教师一旦在学生中树立了威信,就会对学生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学生就会由衷地敬佩你、爱戴你;此时,教师的感召力就大了,就有助于提高学生认知、行动的效能。在这种氛围中,无论采取思想教育方法,还是心理疏导方法,都会取得满意的效果。所以,教师的感情投资、教师的人格力量在。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做好学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非常有意义而又非常艰巨的工作。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第三次"全教会"精神,深化素质教育,使我们的基础教育工程不出"次品",也不出"废品",一定要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讲究教育艺术,注重心理疏导,矫治学生的心理误区,坚持虚功实做,使他们学会记忆、学会思维、学会办事、学会健身、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做人,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完美的人性。我们坚信:在铸志、铸业、铸人的凡而伟大的工作中,经过老师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会出现"皮克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众多的"问题学生"会在老师们热情期待的目光中,在赤诚挚爱的引导中,在辛勤耐心的辅导下转化为优生,成为"明天的太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d9caa46d3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