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祝贺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座谈会”上的发言 作者: 莫 言 来源:《艺术评论》 2012年第11期 王院长、杨主席,各位领导、各位朋友,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当中参加这个会议。我除了感动之外,也确实感觉,诺贝尔文学奖当然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奖项,获得这个奖项好像确实挺不容易的。但我也非常清楚地知道,在全世界有许多杰出的作家,都有资格获得这个奖项。在我们中国,也有许多作家,写的作品跟我同样的好,他们也都有资格获得这个奖项。但是这个奖今年授予了我,所以我的内心深处深感惶恐。 当年我拿起笔来开始写作的时候,也绝对没有想到过获什么奖项,不仅是诺贝尔文学奖,甚至连国内的什么奖都没有想过。那时候之所以要写作,一方面有功利的原因,就是想改变自己的处境。另一方面,确实感觉到心里有很多话要说,有写作的冲动和欲望,这种冲动和欲望就是对文学的迷恋和爱好,想用艺术的方式把自己的生活、把自己所看到的故事再描述给别人听。我从小特别迷恋的一种人,特别崇拜的一种人是讲故事的人。在我们乡村的广场上,在我们的集市上,在寒冬腊月生产队的喂牛、喂马的饲养棚里,我们都可以聆听到各种各样的说书人,给我们讲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故事。那个时候我既是一个故事的聆听者,也是一个故事的传播者。我听了这样的故事,我就忍不住想对别人说。我回家对我的父亲母亲讲,对我的哥哥姐姐讲。他们刚开始对我的这种讲述非常反感,但是很快他们会被我的这种讲述所吸引。而且我母亲后来也对我网开一面,允许我在集上听人说书,允许我到别的村庄里听村子里的人讲故事。回来以后,晚上面对很小的油灯,她做棉衣的时候,我在旁边讲我听到的故事。当然有的时候我记不全了,我就开始编造,当然我编造可能编得还不错,以至于我很小的时候也成了一个说书人。 后来我从事文学写作,写小说、写剧本,可能就是从开始给我母亲讲故事开始。这几十年的文学创作体会很深,感触很多。写一篇作品可能还比较容易,但是一直要不断地写作,难度很大。要不断地写作、不断创新,不愿意重复自己,实际上就要跟自己斗争,不断地要向自己发起挑战。所以我主观的愿望很强烈,创新的意愿也非常强烈。但是一个人总还是有限度,究竟能创新到什么程度,是不是每一篇作品都有新的元素,是不是自己所有的作品都没有重复,这个我不敢说。我知道我的创作有很多的问题,我知道很多批评家都非常敏锐地看到了我创作的弱项和不足,这几十年来我也聆听了很多的赞扬,当然我也非常认真地听了很多的批评,包括很多非常刺耳的批评。我觉得赞扬鼓励可以使我继续前进,批评使我为下一步做好准备。所以我感谢几十年来表扬和批评过我的朋友们,也感谢我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众多的媒体,包括诸多的网友对我文学创作的评价,对我文学作品的评价,以及对我个人道德方面、人格方面的各种各样的评说。我觉得这些对我来讲都是非常有利的。 我也说过,将近一个月来,我经历了一场人生的洗礼,围绕着诺贝尔文学奖这个问题,诸多的争论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看到了人心、看到了世态,当然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我自己。当时我在高密举行记者招待会的时候也有人问,这样讲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通过这个看到自己?我说这是时代提供的一种可能,如果十年前没有互联网的时候,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那个时候我们只能看到报纸,只能听到别人传谁谁谁怎么评价我。现在面对庞大的网络,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想法都可以在上面说。所以包括很多对我尖刻的嘲讽、挖苦我都可以看到,这尽管听了让我不舒服,但是我想还是有它的道理。所以不论是批评还是赞扬,都是对我有利的,就像把我放到社会的显微镜下,我看到的这个人不是自己,而是一个叫莫言的写作者,我反而变成了一个旁观者,看到大家都在指指点点进行评价,所以这样的机会我千载难逢,必将是受益终身。非常感谢院里的同仁对我的赞扬,感谢大家的热情! 我知道中国艺术研究院确实是藏龙卧虎,有在各自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艺术家,我一直怀着谦卑的心情仰望他们,他们能用乐器奏出感动人灵魂的音乐来,有的能用泥巴捏出人物形象来,各自有各自的特长。在他们熟悉的领域面前,我确实是一个小学生,所以我想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艺术氛围。我通过跟他们的交流,与他们结交成为朋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从跟他们的交往中获得了许许多多的灵感,也为我将来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启发。非常感谢大家,欢迎大家对我进行批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e022bb387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