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学生,“双基”比较牢固,一些公式、定理滚瓜烂熟,但一到考试,得分却不高,形成了一种“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怪圈现象。我觉得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存在于老师身上:老师讲学生听,把学生当成一个大的容器,教师只是负责把知识像水一样的注入,这样必然导致复习效率低,学生也不堪重负,导致在解答新的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所以,我们必须对数学复习课进行改革,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在平时的教学与反思中发现: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时,学生则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问题是课堂的生命,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复习课的第一环节一定要以题目函盖知识点,变教师先教为学生先学,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变教师满堂灌为疑难点拨。具体做法如下: 一、复习课的第一环节“知识回顾”的处理:以问题唤醒知识,以知识提升能力。 教师在具体教学中,以题目开路,将每个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自我完成,从而唤醒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促进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领悟。 二、“综合应用”的过程:教师要精选例题,以问题引方法,以方法指导习题。 我们以往的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要想提升学生的能力,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没有问题就没有进步,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课堂,是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大舞台。作为教师我们要敢于放手,不要害怕回答不出学生的问题,鼓励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少问,尽量把问题留给学生,问题让学生自己生成,并且还要由学生自己去解决。 三、“完善整合”环节的处理:教师要求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整合,反思一下所学和有疑惑的地方,学生自我反思后,可以建立错题集。“错题本”能改变学生对错误的态度,对待错题的态度是减少错题的关键。错误是宝贝,因为只有错误才能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而不能因为错题少或错误的原因简单而忽视它。一个错误实际就是一个盲点。如果对待错误的态度不积极,或者缺乏理想的方式解决错误,错误会在任何可能的时候发生,而且会经常重复发生。对待错误一定要“善待”、“严逮”。建议在“错题本”上完善几个功能,就像模块一样,让“错”变得非常清晰,如: 展示错误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步骤,认真剖析错误原因,明确错误的类型(审题性错误、知识性错误、思维性错误、方法错误、经验错误等)找出错误的步骤,并用红色笔做出醒目的标志,写出答题的方法和技巧等。另外在“错题本”使用过程中,有的学生不仅仅整理自己做错习题,同时还把“容易出错题”、“难点题”、“典型题”、“好题”等,一并整理出来,称作“好题本”。但有一点“错题本”的使用贵在坚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见效。要告诉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一旦发现错题和妙题,就要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或剪或贴或抄,立即整理入档,一定要养成有错必纠、有错立纠、有感随记、当天晚清的好习惯。其次,贵在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再好的经验坚持不下去也是枉然,坚持下来,日积月累,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总之,在复习中采用问题式课堂教学模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学会了思维的方法,展开了思维的翅膀,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e36083943323968011c92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