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途中的良师益友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生旅途中的良师益友 作者:来华强 来源:《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05年第06期 现代物质文明的突飞猛进,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命运和心灵,在这个时代,我们应当敞开襟怀,勇敢地拥抱正在变革中的社会现实,热烈地催促腐朽的旧事物的灭亡和光明的新事物的诞生。但勿庸讳言的是,如何避免以人的异化为代价来换取物质文明的进步;如何在大工业的冲击下,保持人类生活中美好的诗意和诗意的美好;如何在江河奔流亦难免泥沙俱下的历史转变中,使人迅速走出种种精神的误区,无疑也正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时代课题。 台湾著名女作家罗兰的散文集《罗兰小语》,适逢其会,以独具的慧眼和强大的理性,以流畅、规范而优美,精警、透彻、而富于启示力的语言,回答了上述种种时代与人生的问题,堪称是思想和艺术的珍品。 罗兰出生于一个中国传统的书香之家,这样的家庭,给了少年时代的她以浓厚的文学、艺术的熏陶。祖父志在金石文物,父亲则既谙熟旧体诗词,又长于国乐乐器。家庭给了罗兰以良好的启蒙。小学毕业后,考入天津的河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因见父亲背负家中七个子女生活的重荷,身为长女的她,在前期师范(初师)毕业时,即选择了“就业”的志愿,进入后师读书,放弃了读大学的路。后师读完,时值抗日战争爆发。她怀揣临时毕业文凭,到乡下一个女子完全小学任教。19岁的她,步入了兵荒马乱时代的社会,连续教了2年半的小学。乡村的岁月,虽然艰苦,但因地处偏僻,日军的铁蹄未曾到过,倒也比较安静。她利用这段时间,学到了民族文化传统的礼仪,包括民俗礼仪,又遍读了从父亲手里接过来的《古文观止》、唐诗宋词、《花月痕》、《红楼梦》等古籍,甚至连《辞源》都拿来当小说细细阅读。同时,她也在和乡下淳朴、善良、憨厚的农民以及农民孩子的广泛交往中,增广见闻,得益颇多。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刻苦学习和生活实践,为罗兰以后的写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1948年,罗兰离开大陆,只身前往台湾,在一家电台主持音乐节目。她的创作形式广泛,著述丰厚,已出版著作几十种之多,其中,5辑《罗兰小语》,给作家带来极高的声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罗兰小语》是一部“问题散文”集,准确地说,是一部“解决问题”的散文集。罗兰当时在一家广播电台工作,每晚在一个30分钟的节目里,负责就听众提出的形形色色的问题,诸如道德、修养、事业、爱情、挫折、反省等等,一一给予释疑、解惑、启发和劝导。非常可贵的是,在今天这样的一个新旧价值观念激烈碰撞的变革时代,罗兰,这位“以生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无限幸运”,深受中华民族文化哺育的作家,在娓娓的思想漫谈中,以她鲜明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文化观,以她对民族精神的深刻领悟,对儒、道二家以至整个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思想的积极阐释,勇敢地接受了时代的挑战,使全书贯穿着特立独行的中国人气质和中国人精神;以她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强大明晰的理性,亲切诚恳而又循循善诱地指导青年人迅速走出种种精神的误区,度过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譬如在《诗意的中国人》中,作家探讨了中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国人的历史和人文的根源,旨在找回中国人的诗的气质,找回中国人的自信和自豪,而不至使民族性消泯于现代世界的声光化电之中;在《财富篇》中,作家分析了金钱、物欲和人的精神渴求之间所产生的冲突,要在以经济为主的世界潮流中,“问一问,我们坚持的是什么?我们的价值在哪里”,从而给那些因盲目拜金而心情烦热的人,送去一些清凉和清醒;其它如《生活篇》、《伦理篇》、《事业篇》、《教育篇》、《爱与罪》等等,作者都发表了精辟透彻的思想观点。 从散文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罗兰小语》也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 首先,《罗兰小语》突出体现了一个当代散文大家可贵的素质,那就是不仅具有所谓“文体意识”的觉醒,而且更重视内在的哲学思考的深度;不仅能够细致入微地描绘生活,而且更强调对于生活独到的发现。文学大师孙犁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中国的散文,都是有所为而写的,作家在阅世之余,常常思考着一个问题,一个道理,从一篇文章中把这个道理揭示出来。这个道理,常常是通过一件事,或一个人物表现出来。这个道理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更不是玄之又玄,凡夫俗子所不能理解的。恰恰相反,这个道理常常是一个浅而易见的道理,人人体会过的,充满人世之间的,但还没有人这样通俗地、明确地提出过。”(1985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致海南黄宏地》)《罗兰小语》虽以透彻的说理见长,但读来不仅不枯燥,反而有夏夜清风,习习沁人之感。这主要就在于作家所讲的理,并不是高不可攀、玄之又玄的理,而是人人能够体会到的、充满人世之间的理;作家不仅形象地把理讲给别人听,而实际上几乎又没有一篇不是时时在检讨、鼓励和劝勉着自己。如《罗兰小语》中的《敝履》一篇就正是如此。它集中描写了一个普通的生活事件——修鞋;集中刻画了一个普通的人物——修鞋匠。然而就在这一人一事的描述中,它却发掘出了一个充满人世之间的真理——“世界上最可敬佩的人就是那些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人”,并进而给予我们以深刻的感发:“事实上,不但是他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找到一些人,他们的工作是我们所不屑为的,但我们却是非得求他们不可的。如果我们能了解到自己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究竟对别人有没有实际的贡献的话,相信我们可以生活得比较心平气和得多。”这就是散文“发现”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散文正是“发现”的艺术。散文由于它的体裁所限,不可能像小说那样精心描摹时代的风云变幻,详尽地叙述人物的成长历史;也不可能如戏剧那样设置大开大阖的矛盾冲突,展示人物命运的起伏跌宕;也不可能如诗歌那样纯粹地高强度高密度地抒发情感。散文不可能在这些方面和其它文学样式一争长短,但散文自有散文的妙处:它不只宜于抒写个人的心路历程,记叙身边的凡人琐事,描绘眼前的自然风光,更重要的,它能够通过对于一角普通生活的观照,透视出一个朴素的真理。这个真理原来就在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生活中,因此它使我们感到亲切;这个真理一经发现便质朴地显现出事物的本质,因此它又使我们感到深刻。在这个意义上,《罗兰小语》使我们体会到:生活是一样平凡的生活,题材是一样琐碎的题材,谁写出了学识的境界,美学的境界,人生的境界,谁做出了独到的发现,那么,谁就写出了自有高格的文章。写出文章易,写出有独到发现的文章难。独到的发现从何而来?来自于作者的善感之心和哲学眼光,来自于作者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生活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其次,《罗兰小语》对欣赏和创作也有着双重的启示意义:就欣赏者来说,优秀的散文,往往不仅限于描写一个有限的对象或事件,而是由这一有限的对象或事件触发对于整个人生,对于整个人类历史的感受和领悟。这种人生感和历史感,就构成了作品的深层哲理意蕴。这种深层的哲理意蕴,融作家的道德襟怀、气质修养、阅历体验、才胆识力为一炉,既很难说得出道得清,又分明体现着作家的人生观、世界观;既无踪迹可求,又汩汩流淌于字里行间,挈领着整体上的美学风格。能够表现出这种深层哲理意蕴的作家才是一个真正有胸襟、有识见的作家;流露着这样一种深层哲理意蕴的文字,也才是一种有强大感发力量的文字。读这样的散文,读者往往被深蕴其间的哲理意蕴所浸染,透过具体的对象或事件,穿过有限的形式和内容,触发了对于整个人生,对于整个人类历史的感受和领悟,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的不同凡响的胸襟怀抱,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由特殊走向一般,由具体而达到抽象,进入到艺术创作与欣赏的高级境界。另一方面,对创作者来说,强烈的感发力量,甚或是对历史人生不自觉地敏感传达,这一切看似无迹可求的东西,却不可能来自乌何有之乡;无形的意蕴,却是由各种实实在在的因素在日积月累中铸就的――它是创作者的人格学问、阅历生平、认识体验水乳交融流动在文中的一种深厚的理性状态,是创作者的意识(世界观、人生观、美学观)和潜意识在文中的微妙反映。一言以蔽之,意蕴是创作者各方面的修养都臻于“化境”时 的表现,而“化境”,就是任意腾挪变化之境,就是艺术家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要臻于这种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须经历漫长的探索和辛苦的耕耘。 《罗兰小语》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良师益友。因此,当作家对这些几百万字的广播稿进行修改整理,于1963年辑印成《罗兰小语》第一辑出版时,就如一位作家所说:“立即造成读者热烈的欢迎。年青学子尤其爱不释手,竞相传阅,或者以购买《罗兰小语》来馈赠亲友。它所掀起的潮流,俨然已成为青年人心中的一部‘福音’。当今的许多中年人,都曾是昔日伴随《罗兰小语》成长的青衿少年呢。”《罗兰小语》自第1辑于1963年在台湾出版后,又陆续出版了4辑,前后共5辑。1988年和1990年深圳海天出版社先后以二部四册出版了《罗兰小语》,随之,这部书在大陆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现在,经过时间的检验,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作家达到了自己的写作目的——“人生是寂寞、孤零、艰苦,而又快乐主动的一段旅程。让我们一同以欣赏之情,在风雨飘摇中,渡过这段险桥吧!假如罗兰小语能给读者带去一点面对困苦的力量,那也就是我写这本书的最可贵的收获了。” (来华强,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e8de703ee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