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地震灾后救援与恢复重建策略的相关研究 摘要: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具备完善的灾后救援与恢复重建体系,随着国内自然灾害频发,我国政府必须要注重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本文首先提出了问题,分析了社会工作介入地震灾后救援与恢复重建考察,同时阐述了社会工作介入地震灾后救援与恢复重建框架,最后总结了社会工作介入地震灾后救援与恢复重建策略。 关键词:社会工作;介入;地震灾后救援;恢复重建策略 在自然灾害发生后,政府部门需要强化灾后恢复主体重建,满足灾区人民的特殊需求,保障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凸显出灾后重建的价值理念。只有强化社会工作构建,合理促使社会工作介入,才可确保地震灾后救援恢复的合理性。 1 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我国5 12汶川大地震,8 8台湾风灾,4 14青海玉树大地震,4 20四川庐山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频发,为社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在地震灾害发生后,恢复重建工作面临着受灾面积大、自然条件复杂、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的困局,采取何种措施,确保灾后重建恢复工作的持续性,是当前政府部门与学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就实际情况而言,地震不仅会破坏灾后人民生活物理空间,还会增加灾区人员伤亡,使得原本脆弱的公共服务体系受到打击,严重影响着灾区人民的心理健康。简单而言,灾后重建工作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恢复,还需要维护社会、心灵、伦理秩序,强化非物质层面的重建工作。在现行背景下,地震在后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救援与重建策略的制定,十分有必要。 2 社会工作介入地震灾后救援与恢复重建考察 2.1 主体角度考察 地震灾后重建主体一般为社会组织、政府、企业等方面组织的力量,本身具备外在性。灾后重建工作中,政府不可直接开展基础秩序重建,还需要寻求社会内的其他力量,并强化力量过渡,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应当协调各方力量,强化恢复重建。只有政府部门实现合理定位,明确功能界定,才可更好的满足灾区重建恢复需求。 2.2 使命角度考察 在地震灾难发生后,灾区人民的身心状态、社会关系会遭受较大的损坏,一旦社会秩序瓦解,必须要及时找寻最佳的救援重建机制,加速灾区社会秩序的维护。社会工作介入后,自身的功能与作用,需要满足灾后恢复的特殊性,更好的满足灾区人民需求,全面提升灾区社会水平、救助水平,不仅为灾区人民提供资源帮助,还需要为灾区人民提供心灵安慰,先从社会关系重建入手,接着再开展家园重建工作,以此确保社会责任、社会功能、社会作用三者相互契合。 2.3 重建角度考察 社会工作价值使命能够实现社会成员能力的提升,注重社会资源体系构建,确保社会公正、社会福利,服务蕴含的恢复与发展,人应当明确社会功能目标,强化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促使人全面发展,凸显出特有的价值观、理论、实践价值,积极回应灾后重建工作。社会工作开展应当采取科学的评估手段,确保灾区人口分布、人民需求、家庭变化、网络状态等问题评估与处理的科学性。在掌握基础数据后,加速灾区重建,促使灾民能够迅速恢复正常生活,为灾区人民提供持续性的支持与帮助。 3社会工作介入地震灾后救援与恢复重建策略 3.1 角色重塑 第一,重塑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角色,明确其中的临时性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社会服务工作开展的特殊性、可持续性,切实解决社会工作组织内的问题。第二,重塑社会工作角色,区别一般环境下,社会工作服务,工作人员应当明确灾害救援流程,注重时间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的角色认知能力。第三,从各个层面入手,开展调控,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性建议,制定合理的灾区重建政策,确保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与执行。 3.2 基础目标 第一,研究、判断灾区前期救援工作,在社会工作介入基础上,制定合理的逻辑起点,全面提升社会工作介入效率。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与恢复工作,需要强化研究,在此基础上,与其他救援、重建机制相互配合,制定完善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案,明确介入目标、介入对象、介入范围、介入重点、介入方式。第二,需要合理研究、判定灾区人口类型,明确人口分布的特殊性,由于不同灾区不同群体对社会工作服务需求有显著的差异性,因此,需要合理判断灾区不同群体之间的特殊需求。第三,界定社会工作介入重点领域,明确其中的核心问题,基于灾区特点基础上,分析灾区重建问题的特殊性,科学选定社会工作介入领域与介入层面,如下图1所示。 图1 社会工作介入救援服务体系 3.3 路径策略 首先,需要积极探索政府组织、社会工作组织,制作公私协调的平台机制,构建复合型的灾区社会工作模式,整合各项力量,为灾区提供全方位、专业性的色会重建服务工作。探索多元化的主体,完善社会工作组织经济合作机制,构建社会公益发展基金,为社会工作服务提供保障。其次,提升社会工作者专业服务能力,完善专业服务机制,全面提升社会工作服务的规范化,提升社会组织公信力,以此确保灾区优质高效服务。最后,借助相应的法律、法规,更好的适应社会要求,明确社会工作组织的地位,全面提升社会工作组织的管理能力与服务能力,严格落实各项制度与机制。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不管是人为原因导致的自然灾害,还是自然原因造成的灾害,均需要强化社会工作介入,注重地震灾后救援,制定针对性的恢复重建策略,以此确保灾后恢复的合理性,最大程度减少灾害影响范围与影响程度。 参考文献: [1]杨婉秋,沈文伟,刘桂昌.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地震伤员心理社会干预的行动研究——以8•3鲁甸地震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社工站为例[J].社会工作,2017,10(06):85-97+112. [2]刘斌志.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中的优势社会工作[J].社会建设,2016,3(03):39-47. [3]文军,何威.灾区重建过程中的社会记忆修复与重构——以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社会工作增能服务为例[J].社会学研究,2016,31(02):170-193+244-245. [4]徐选国,戚玉,周小燕.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生计发展的理论创新与经验反思——以社会治理创新为分析视角[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04):38-48. [5]边慧敏,杨旭,冯卫东.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恢复重建的框架及其因应策略[J].社会科学研究,2016,18(05):122-12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efe5bb0b9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