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种族简史》读书报告 通过阅读《美国种族简史》,对在美华人,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部血泪史。当时的他们,为了挣钱,为了躲避,强方百计到达美国,却不尽如人意。最初他们到达美国时,受尽排挤。美国人对待华人是苛刻的,甚至是粗暴的。他们成立有《排华法案》,还不允许华人成为美国公民,从1854年到1874 年有一条法律禁止中国人在法庭上提供不利于白人的证词,这实际上等于公开宣布可以任意凌辱华人,华人遭到抢劫、伤害和攻击时, 法律是不管的。i在如此的条件下,华人是如何一步步立足在美国这片土地上的? 首先我们能看到,华人吃苦耐劳,他们劳动要价低,生活简朴,那些最脏最累最苦最危险的活他们都愿意去做。ii最初他们大部分都在铁路煤矿工地以及做富人家里的仆人和洗衣工等工作,这些种美国人自己不愿意做但也必须有人做的工作。也便使得华人开始能够逐渐在美国生存。 其次,二战前到美国的华人大都来自一个地区,即广东省,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中国人那极为动荡而残暴的历史所留下的遗产,就是忠于本多本土的家族,将其视为个人唯一可以依靠的归宿。誓死向家族敌人讨还血债,在中国是长期而根深蒂固的传统。iii这种强烈的可以视为归属感的情感也是将在美华人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使得他们彼此协助来生存。在唐人街有自己的社会组织,美国的华人都住在自成一体的社区内,大家都来自中国某个省的同一地区。在这些问题上,他们原原本本地保持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一种轮流借贷的“标会”是华南人当中的传统组织,通过它可以筹集资金用来投资。iv 另外,面对无处不在的歧视,中国人的反应是退避三舍,尽量不惹人注目。华人大都生活在唐人街,一个在美国的土地上勉强算是中国人的地方。他们有自己的社会组织,并推举出头目来处理自身的内部事务,除非万不得已,决不求助于当地的美国机构。v 再有,就是最初华人前往美国,是一种尝试性的迁移。他们大都是男子只身一人前往,而由于《排华法案》,几乎没有女性前往美国而美国本土的女子也少有人与华人结婚生子。在美国,第二代华人人数极少,这也大大推迟了华人在美国扎根的时间。直到1930 年对移民法进行了修改,允许少量仍在太平洋彼岸的织女来美和她们的丈夫团圆。 1943 年,美国撤消了 1882 年的《排华法案》;1945 年,新通过的立法允许数量有限的中国移民来美,这些措施减轻了性别比例的不平衡状况,vi而使得在美华人得以延续。 最重要的,我认为就是华人对学识的敬重。美籍华人经历几代人的时间才能在美国获得和充分利用高等教育,但在机会到来之前,他们就己有充分准备了。vii个别的华人,特别是那些在美国出生因而属美国公民的年轻一代,被送往高校深造,悄悄地步入一些专门职业。这些开拓者以自身的事例,有力地回击了美国人普遍存在的那种认为华人是不可同化的异族的世俗偏见,并证明华人应当更大程度地被接纳。华人这种静悄悄的渗入战术,加上美国种族主义普遍退潮,尤其是反华情绪的低落,致使华裔专业人员的数量有所增加,不管是从相对比例还是从绝对数字来看都是如此。viii而我认为,直至此时,众多的华人在美国,从事的不再是那些危险的且工资低廉的体力劳动,而是步入一些专门的职业,经济地位开始逐渐上升,才算是真正在美国立足了。 i 《美国种族简史》 [美]托马斯索维尔 著 沈宗美 译 第79页 ii 《美国种族简史》 [美]托马斯索维尔 著 沈宗美 译 第78页 iii 《美国种族简史》 [美]托马斯索维尔 著 沈宗美 译 第77页 iv 《美国种族简史》 [美]托马斯索维尔 著 沈宗美 译 第83页 v 《美国种族简史》 [美]托马斯索维尔 著 沈宗美 译 第80页 vi 《美国种族简史》 [美]托马斯索维尔 著 沈宗美 译 第82页 vii 《美国种族简史》 [美]托马斯索维尔 著 沈宗美 译 第78页 viii 《美国种族简史》 [美]托马斯索维尔 著 沈宗美 译 第83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f76067052d380eb62946d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