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写作背景 宾王生七岁,能诗。尝嬉戏池上,客指鹅群令赋焉,应声曰:“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客叹诧,呼神童。 二、译文 骆宾王七岁便可以写诗,曾经池边玩耍,有客人指着池里的鹅让骆宾王写诗,骆宾王应声答道:“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客人惊叹地称呼骆宾王为神童。 三、该诗的谋篇布局 总共一十八字,短小精悍,音律优美,朗朗上口,生动活泼,再现了一幅春江水暖白鹅戏水的美好画面。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 该诗从鹅的整体形象开始,到鹅的声音,再到鹅的色彩突出整体动态。所以当鹅的这些形象色彩动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非常真切的感受。 让人曲解的往往是开头的三个连续的鹅字,三个连续反复是为了突出描写对象,一连三个鹅字,让我们对于所咏之物产生兴趣。 后来的“曲项向天歌”一句,我们知道,鹅在禽类当中,体大身健,尤其是长长的颈项更是别具特色,所以诗人抓住特征,突出了鹅的“曲项”——鹅的颈项长长的,本来并不弯曲,因为它要唱歌,这才弯曲着颈项,使得形象更加生动可爱了。 值得一提的是“向天歌”三个字,鹅儿弯曲起长长的颈项,大概憋足了内劲吧,突然爆发出来——“向天歌”,向着高高的天空鸣叫,唱的什么“歌”只有鹅儿自己知道,但这鸣声激越嘹亮,发散四方,使我们如同直接听到,而且仿佛回荡在耳际,经久不歇…… 最后的两句:我们当代的成年人,多数还不能完全理解平仄以及对仗,但是七岁的骆宾王已经可以理解了,而且骆宾王属于初唐人物,那时候的格律还不成熟,处在格律不成熟时期的骆宾王已经可以写出“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句子了。而且这两句色彩分明,美丽和谐,“白毛”和“绿水”映衬分明,“红掌”和“清波”相映尽致,鹅儿的白毛使绿水更绿,而一潭绿水又使白毛更白;同样,鹅儿的红掌与绿水的清波互相映现,多么美妙。如果诵读诗篇,体味色彩,你就会感到“白毛”、“绿水”、“红掌”、“清波”不仅色彩分明,而且和谐统一,让人觉得很美很美呢。 而且后面的“浮”和“拨”两个动词,更是写足了鹅儿的动态了——绿水悠悠,鹅儿浮游其中,多么自由自在啊!鹅儿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悠悠绿水,激荡起一圈圈清澈的水波,雪白的躯体不断前行,又多么快乐!“浮”含游,“拨”含行,二者连成一体,再加上“向天歌”,简直逼真如画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02acb2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