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读书要三到》原文及翻译 《读书要三到》 宋代:朱熹 【原文】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干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认真清楚读之。必要读得字字洪亮,不行误一字,不行少一字,不行多一字,不行倒一字,不行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长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讲解,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认真,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翻译】 但凡读书,必需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洁净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认真沉着地看清书上的文字,认真清晰地朗读文章。必需要读的每个字都很洪亮,不行以读错一个字,不行以少读一个字,不行以多读一个字,不行以读颠倒一个字,不行以牵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遗忘。 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认真,思想不集中,只能随任凭便地诵读,那肯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期。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集中了,眼会看不认真,嘴会读不正确吗。 扩展阅读:朱熹理学思想 理学又称道学,是以讨论儒家经典的义理为宗旨的学说,即所谓义理之学。 在宋朝,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的是朱熹。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浩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圣人并提,称为“朱子“。朱熹撰《周易本义》列河洛、先天图于卷首,又与弟子蔡氏父子(蔡元定、蔡沉)编撰《易学启蒙》笃信和诠释河洛、先天之学,后世皆以此立言,阐发朱子的河洛先天思想。 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始终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元朝皇庆二年(1313年)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明洪武二年(1369年),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稳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肯定的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0fa643abf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c.html